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教学之窗

  • 05 2016-09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1、何谓校本教研 “校本(school-based)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科研于一体的集体性教师活动,是基于学校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而言,是自我新生。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
  • 05 2016-09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和忽视 “现代课程理论,因为受到系统分析的影响,把学生的培养视为机器生产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其结果是造成了人格的分裂,或导致非人性化,而不是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①克里巴德对“现代课程理论”的批判不仅命中了当时课程理论的…
  • 04 2016-07
    一、对话责任的承担 “ 对话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 ” 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确应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与教师,与其他学生平等地交流,这些权利的享有是开展课堂对话的基础,但仅…
  • 04 2016-07
    一个学校是否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有否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无疑是一面最好的 “ 镜子 ” ,这面 “ 镜子 ” 既能照出真假改革者的面目,也能鉴定一个学生是否真正的人才。传统的评价体系对人才界定标准的单一,从根本上遏制了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许多…
  • 27 2016-06
    第一,符合实际、有借鉴意义的指导或交流学习课。 现在有一种情况,调研课基本上是 “ 课件 + 合作 + 讨论 + 游戏 ” 的模式。在他们看来:似乎没有课件就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就不算调研课;似乎没有合作讨论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似乎没有游戏就是沉闷的课堂,…
  • 27 2016-06
    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2.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应用了…
  • 20 2016-06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
  • 20 2016-06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与本质 教育信息化从表现形态上看有两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从…
  • 13 2016-06
    一、树立课程意识对当前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活动,但大量事实表明,以往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没有触…
  • 13 2016-06
    一、评课要以被评者为主体,体现主体原则。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评课的教学效果都要通过被评者来实现。因此,评课时要以被评课者为主体,体现主体性的原则。所以,我校这几年评课时,先让被评课者评说自己的课:说他们自己对本节课的想法和构思,评讲课后的成功与得失…
首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尾页 共907条信息/共91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