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也说积极的评课心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5 浏览次数: 【字体:

如果说听课是获取教学研究素材的话,那么评课就是教师群体对这种教学研究素材展开的研究活动,是探讨教学方法及其规律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要知道评课不只是对“素材”本身进行选择、论证、鉴定与提炼,还包括对教者的教学潜力的挖掘与情感激励的研究行为。换句话说,评课还须在科学的前提下讲究人文关怀,帮助他人的专业化成长。值得注意的是评课心态又直接影响评课的质量,高质量的评课对自己和他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低质量的评课会使教学迷失方向,对自己和他人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积极的评课心态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辨清问题的心态,评课中有态度。

评课者在听课时或听课后所引发的思考,有迷惑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和认识。评课者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辨识,将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也许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也许是教学手段与技术、、、、、、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多元解读是明确的,但是多元解读不能漫无边际,要有个限度,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引导他们主动表达,阅读如何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都有探讨的必要。而且问题是无法完结的,问题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涌现。问题多,不是评课方向错了,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大家都有积极的心态,勤于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模棱两可,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这样大家在评课中就会逐渐弄明迷惑不解的问题,并且会发现新的问题,形成良性渐进的局面。因此评课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有自己的鲜明态度。

二、挖掘潜质的心态,评课中有深度

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是个人行为,但是其个体的人格成长与专业提升离不开教师群体的给力,这种给力无疑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软环境。评课是教师群体所展现出来的软环境之一。如果教师评课浮于表面,夸夸其谈,浅尝辄止,讲课者与评课者获得当然甚少,这是良好软环境的缺失,说明大家没有真心,没有准心,评课缺乏力度与科学性,只是为完成“口头任务”而敷衍。只有大家认真听评,潜心思考,互相切磋,评课才能大显成效,给人的印象也就特别深刻。但是评课活动中还要根据讲课者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以帮助讲课者为己任,不仅要找出教者的闪光点与缺憾,而且要挖掘出讲课者的潜质与努力的方向,让讲课者更积极去探索教学规律,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因此评课不能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要有一定的深度。

三、合作共进的心态,评课中有亲和度

教师这个行当,往往呈现的是集体中的个体竞争,如考试成绩、班级管理、教研成果、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竞争一般是个体之间的竞争,像评课这样的集体合作只是教研中一种活动的形式,因此戒心少不了,这些往往带来的是合作中的不畅,各留一手,这为教师的评课心理蒙上了阴影。大家各自为阵,教师难成合力。加之学生教育中的困扰问题,使教师个体的幸福感明显缺失,如果领导强化个体的奖惩,那么就会适得其反,教师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就更差。所以,学校领导在布置教师评课中不能是“法官”,应既是管理者,又充当牵头人的角色,是教师群体的“亲人”与朋友,鼓励教师评中有理有情,互相帮助,让教师在集体评课活动中品尝合作带来的益处与快乐。教师自己要把学校当成一个家庭,身在其中,想在其中,说在其中,能坦诚相助,忠言相告,形成“融”的氛围,这样,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才能得到体现,大家的教学水平与情感得到同步提升。因此评课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要有亲和度。

评课“明”、“深”、“融”,有助于提高讲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评课者形成深刻的思想与科学教学观,从而促进整个学校软环境的提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