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范惠洁---给他一个通道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029月,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一个男生,由于父母离异,他的性格单纯而偏执,有很多片面却固执的想法,只要自己认为不对的事就坚决不做,比如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学英语,就上课不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所以他经常与老师对着干,并且道理一大套,很是让人头疼。可是,这个男生却非常聪明,而且一旦说通了,认准的事做起来态度非常认真。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每次我们发生分歧,我都冷静地让他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说完,甚至故意诱导他多说,我希望给他一个发泄的通道,让他把深藏在内心的话全部倒出来,使他的心轻松一些,然后,我再和他交流我的想法,分析他的想法中的还不够正确的地方。这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深刻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开始扭转。

但是,由于家庭的影响,他还对周围的人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忍受不了同学之间尤其是男同学之间很正常的打闹玩笑,非常容易把这种打闹玩笑看成是对他的欺负,从而大发雷霆。所以,他经常会在班里和同学大打出手。有一次,我正在办公室,学生来告诉我他又与同学打架了。我赶紧往教室跑去,赶到教室,发现有一群学生在拉着他,却依然制止不了怒气冲天的他,他边哭边疯狂地打着每一个劝架的同学,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委屈。我赶紧跑过去,拉住他的手,让他不要打了,可是他却哭诉着所受的“欺负”,依然不依不饶,我听着真是心痛,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你非要打, 那你打 老师吧。”他真的把拳头对准了我,一拳一拳地打在我的胳膊上。周围的学生不干了,大声地叱责他,可我制止了学生们,默默地承受着他的拳头。我知道,他的心里难受,他需要发泄,如果不让他发泄出来,他会憋坏的。慢慢地,他出手越来越慢,越来越轻,哭声也渐渐停止了。我知道他的心情渐渐平息了,这时,我才把他带到办公室,和他深谈起来。经过一番分析,他意识到了他的不对,也向我道了歉。

可是我想,这打我挨得值得,正是我这样的谈话,我这样的行为,使他慢慢信任了我,在我的引导下,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可以和同学们自如地玩笑了,这是多么好的结果啊!

通过这件事,我切切地感受到了心理疏导的作用,它的确是医治学生“心病”的良方。而且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应当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疏导方法,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方法上不能企求简单化、千篇一律;在时间上,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只有充分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象、区别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法,强化思想教育,才能使其排除心理障碍,发生转化,才能使每一颗心灵都发光,让每一朵稚嫩的小花都散发芳香,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功能。赢得群星璀灿、春色满园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