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7.3 盖金通---书的味道
书不应只用来读,而应该用来品。
——题记
读书的人可以被称作读者,而品书的人则可以叫做学者。为读书而读书的人只能看到白纸黑字,而为品书而品书的人却能从中尝尽世间百味。
有人说书是酸的,因为曹雪芹曾经说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意。”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曾与曹雪芹一同叹息世间的悲欢离合,依稀看到了字里行间模糊不清的泪痕,那眼泪既有前人的也有自己的,作者早已把这种味道溶到了书里,每当我们翻开它时,便会引得我们潸然泪下。
有人说书是甜的,它太甜了,品过它的人会“三月不知肉味。”人们有时也会上瘾,整天扑在书上,茶饭不思。高尔基曾经说过他读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可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只有越来越少的人还在贪婪地品着书的甜味。
有人说书是苦的,只因为很早就有“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骨”的说法,这使得不少人还没品到书味就止步了。但是他们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如果真要如此,那为什么还有“凿壁偷光”和映着雪光读书的人呢?读书的苦并不是指要克服的困难,而是染上书瘾后就难以自拔之“苦”。
有人说书是辣的,不错,曾有个作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有人在你脑门上猛地一击,让你清醒。”有时书会辣得我们睁不开眼,但当阻碍我们视线的东西随眼泪流出后,我们会将这个世界看得更清晰。当我失意时,是李白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辣醒了我;当我深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时,我又闻到了苏轼的辣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我懈怠时,百年前的王世贞写在书中的辣味又飘到我的鼻孔里:“百年哪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世上,不带走点东西又怎么能证明你来过这纷繁的世界?既然身外之物是带不走的,那就让书把自己染成书的味道吧!
指导老师:陈同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