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谈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要自觉积极地塑造自我,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会时时刻刻感召着学生的心灵。故而,教师塑造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这是对学生、对家长高度负责的需要,是伞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要使教育教学工作勃勃有生气,教师必须找到自身最强烈的刺激,那就是“自我教育”。对自己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动力就越大,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呢?
1.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缺点和错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相反,如果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不高,即使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也视为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负责,只会强调行为的动机是好的,无视行为的不良影响。
2.要有自知之明。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足,又要肯定自己的优点、长处与成绩。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越比越能奋进。如果以自己之长比别人之短,不仅不会长进,而且会失去人生的追求。
3.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一个教师往往不容易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目能见几里之外,而不能自见眉睫。”除了自我解剖和自我反省之外,还必须依靠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批评和监督。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虚心诚恳的态度,要慎重、冷静地参考别人的意见,善于吸取批评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不要过分地计较别人的态度和言语,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要做到防微杜渐。善恶之别,要泾渭分明。善虽小,仍然不失其为善;恶虽小,也终究是恶。所以一个教师对自己不符合师德规范的言行都要注意克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错误中教师最容易疏于防范的便是“小恶”。比如,教师对体罚辱骂学生等错误的性质认识比较清晰,但对于那种对学生的白眼、瞪眼往往易忽视。因此教师的大忌是放纵自己,而放纵自己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古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教师防微杜渐是很重要的,不然就谈不上严格解剖自己。
5.要有出色的自控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遇到挫伤垂头丧气,遇到平庸的校长自以为高明,碰到骄横的校长低三下四。教师所面临的是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在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下,难免会染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常常会恨铁不成钢,使自己一反常态,破口大骂,怒气冲天。这是教育道德所不能容忍的。教师失控,影响学生,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声誉、威信、形象。
二、自我调整
自我调整是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自我调整有两根支柱: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二者聚焦在反思上。教师一是要学而不厌,有丰富的智力生活。世界竞争剧烈,经济之争就是科技之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今天的学生就是明日的建设者,教在今天,要想到明天,要以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来指导、衡量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当今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如潮水一般涌来,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众多,教师在这方面不可能是绝对的“权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不是 万能 博士,搪塞、蒙混,不仅有损于师德,而且会给学生以极其不良的影响。为此,自觉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学道德。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自己比作树根,要把根须伸展到泥土里,吸取氮、磷、钾,乃至微量元素。学习是一条艰辛的路,有时要披荆斩棘,需要的是求知若渴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要努力实践。认认真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就会深刻感悟到自己很多方面力不从心。有知识贫乏问题,有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的问题,有目光短浅、缺乏远见的问题,有情绪急躁、缺乏修养的问题等。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奋发图强。
学习也好,实践也好,都要聚焦在反思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思想,净化感情,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愈臻完美。
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追求人格完美的理想境界。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步步攀登,达到理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要达到这个要求,在备课时努力做到十个“要”。
1.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仔细研究教材,对词句篇章、思想内涵、有关知识均有独特的领悟。
2.要把教材的梗概了解与精读、研读结合起来,做到懂、熟、透、化。
3.要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等有确切的了解,为上课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准备。
4.适当地参阅有关资料,对教材的不懂的字、词、句、原理等,要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弄懂后再教给学生,千万不可不懂装懂。
5.备课要备教法,尽可能选择最有利于完成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6.备课时必须写好三种计划,即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7.要认真备好课堂提问,不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引出新知识的提问,都得进行精心的设计。
8.要认真备好课堂上的举例,例子要实有其事、不虚构、不假设,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9.要认真备好讲课语言。尽量避免在上课时讲废话、胡话,使教学用语不但规范,而且生动、流畅,给学生以美感。
10.要认真备好板书,板书突出重点、关键,反映出一堂课的脉络。板书整齐、清楚、醒目。做到“目中有人”,还得在上课时做到边教边学,教学相长。许多知识,许多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能疏忽,未能引起重视。但在上课时,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获得启发,从而弄清掌握。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应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此,要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认真训练自己的思维,条分缕析,增强逻辑性。要经常动笔写读书心得、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体会写作的甘苦,体会用笔的奥秘。有了坚持不懈地积累、训练、感悟语言,让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教师教学生涯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五年、十年一个模样。为此,我们要时时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哪怕处在教学中的“高原”,也要克服“高原现象”,有新的进展。我们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要我们将生命融人事业之中,让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会闪出耀眼的光辉。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