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
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鲁教办字〔2011〕16号
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
我省是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扎实做好综合改革,结合《山东省学前教育普及计划(2011-2015年)》(鲁教基字〔2011〕6号)、《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鲁教基字〔2011〕7 号)、《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1-2015年)》(鲁教师字〔2011〕3号),我厅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形成了任务分解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各牵头处室和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及有关高校要做好配合和实施工作。对以地方为主实施的改革试点项目,各牵头处室和单位要指导督促各地做好实施工作,创造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
附件:1. 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2. 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附件1:
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素质教育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完善规范办学行为监管机制 |
继续组织不定期检查,强化完善随机督导检查制度和违规办学投诉挂牌督办制度,构建经常化的规范办学督查机制。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李嘉庆 |
||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 |
8月底前制定调查问卷,与统计局联合出台方案,10月-11月组织实施,12月底前发布监测公告。 |
7月底前研究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结果的使用办法,推进各市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结果纳入对市级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 |
继续组织实施。 |
|||||
完成公办高考补习学校撤销计划 |
5月底前收集各市方案,6月底前审核完毕,并对没有按照要求制定的市进行反馈、责令重新制定报送。 |
加强调度,确保7月底前撤销清理完毕。 |
—————— |
|||||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在初中探索开设综合课程,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
4月与教研室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通知。6月底前开展初中综合课程实施调研。加强课程实施监管。 |
加强对落实课程方案的管理,年内组织课程实施情况评估。从秋季开学起全面实施初中文理综合课程改革。 |
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管理,适时印发文件,组织课程实施情况评估。根据国家规划择机开展教材建设。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研究出台教辅资料管理意见 |
上半年全省调研,下半年出台教辅资料管理意见,并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李嘉庆 |
||
出台普通高中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推荐资格管理意见 |
7月底前出台文件。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
年底前进行调研并出台方案,从新学期开始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召开调度会议,推广典型。 |
继续组织实施。 |
|||||
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 |
5月底前调研、考察;7月底前出台方案,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适时召开总结调度会议,推广典型。 |
继续组织实施。 |
|||||
深化中小学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 |
组织开展部分学科考试试点和日常考试评价改革试点。 |
继续深化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 |
适时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
|||||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
研究出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意见。组织开展建设试点。 |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扩大试点。 |
继续组织实施。 |
|||||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
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召开工作会议。 |
就落实省德育文件和会议加强指导和检查。 |
继续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
王忠民 |
||||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
开展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工作调研。 |
开展“十二五”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
继续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 |
|||||
研究出台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评选办法 |
5月底前研究出台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评选办法。 |
继续加强指导和管理。 |
组织调研,加强指导,适时改进完善。 |
|||||
研究出台《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
与省法制办沟通研究制定规章,按照要求修改完善,必要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配合做好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工作。争取年底前通过。 |
组织学习贯彻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研究出台《山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价标准》及评价办法,开展评估试点,评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 |
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收工作,完成70个县(市、区)的评估验收。 |
完成剩余70个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工作,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
李文生 |
||
建立健全防止与控制学生辍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制度 |
修订出台《山东省义务教育证书制度》和《山东省初中、小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上半年组织调研,下半年出台管理意见。 |
对义务教育证书制度和防止适龄儿童辍学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测。 |
进一步修订、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 |
|||||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 |
开展调研,制定出台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指导意见。 |
在高中招生考试之前,调度各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考试的情况。 |
继续组织实施。 |
|||||
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 |
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指导,鼓励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建寄宿学校。联合省妇联、团省委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试点。 |
联合有关部门,资助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校外教育活动。 |
继续组织实施。 |
|||||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治理 |
6月底前出台控制学校班额过大办法。下半年推动各地报告最大班额,我厅向全社会公示公告。 |
推广先进地区限制择校的经验,研究制定全省对择校行为的疏导办法。 |
调度各地择校治理成效,进一步推进工作,使择校不再成为热点问题。 |
|||||
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
建设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学籍、课程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模块网络版上线运行。出台多媒体班班通配备方案和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意见。开展试点。 |
完成基础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社会参与平台等模块开发。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完善教育区域网建设。 |
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开展教育信息应用工作,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建立科学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 |
推动各市落实鲁教基字〔2009〕7号文件,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建立科学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试点。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李文生 |
||
办公室 |
王积众 |
严禁炒作高考、中考状元及升学率 |
5月份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文件规范新闻报道。加强与媒体联系,营造良好环境。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宋全政 |
||
政策 法规处 |
秦 河 |
出台《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条例》 |
4月成立立法工作小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搜集资料、编制调研方案提纲,5月中旬至6月中旬实地调研,6月下旬总结分析。7至8月,起草《条例》(草案),完成后报厅长办公会审定。立法工作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向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教科文卫委汇报。向分管教育副省长专题汇报。申报《条例》为条件成熟时争取完成的立法项目。 |
向省政府法制办提交《条例》送审稿。按照省法制办、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和要求,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有关方面对《条例》(草案)的意见。组织进行《条例》会签。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听证工作。12月底前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上工作按照山东省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进行。 |
组织学习贯彻。 |
石仁勇 |
||
人事处 |
陈国前 |
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制度 |
完善2010年上半年厅长办公会讨论过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年内下发。支持地方开展试点。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管恩文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人事处 |
陈国前 |
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含特教学校) |
协商省编办、财政厅,出台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城乡统一执行城市编制标准,按城市专任教师的5%、县高于5%核定附加编制;以县为单位核编,县域内由教育行政部门分配编制;由设区的市进行核编。争取上半年出台文件,下半年全省进行核编。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管恩文 |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调配交流 |
认真学习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调研、了解基层情况。支持地方进行试点。 |
协调有关部门;继续选择有意愿的市、县进行试点。 |
总结试点经验,出台规范性文件,面上推行。 |
|||||
撤销教管办、教育组等乡镇一级教育管理机构 |
已列入2011年教育督导内容;总结经验和问题,对有关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支持地方进行试点。 |
报请厅长办公会同意,开展清理占用教育事业编制专项督导检查,并把本指标列为重要内容。 |
建立经常化的督导制度。 |
|||||
定期举办各级干部教育领导能力建设培训班 |
已列入省委组织部2011年度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由我厅组织实施,年内完成培训200人的任务。 |
委托山东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办公室开展系统的分管教育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工作,形成长效培训机制。 |
继续组织实施。 |
|||||
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 |
支持地方开展试点。 |
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出台相关文件。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人事处 |
陈国前 |
实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 |
抓紧修改2010年上半年厅长办公会讨论过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规定》,充实完善校长任职资格相关内容。年内下发文件。支持地方试点。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管恩文 |
||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
修改、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有关规定》。支持地方试点。 |
继续组织实施。 |
根据国家绩效工资工作的推进,继续完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办法。 |
|||||
建立科学的党委、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制度 |
人事处牵头,基教处、职成教处参与,年内研究制定文件。同时,做好与组织部门的协调工作,年内出台文件。支持地方试点。 |
按照文件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
规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标准 |
按照《纲要》和《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要求,支持地方试点。 |
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出台相关文件。 |
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
|||||
财务处 |
刘凤山 |
推进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 |
启动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实施细则等文件。组织摸底调查。 |
省教育示范县、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和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威海基本完成。 |
潍坊、济宁、泰安、莱芜、日照、枣庄、临沂、滨州、德州、聊城、菏泽基本完成。 |
李 进 |
||
督导室 |
刘振鹏 |
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
学习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政策要求和外省工作经验,提出思路和监测机构、人员、经费的建议方案。 |
出台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监测体系,包括评价指标、方式、方法和工具等。进行试点。 |
完善与现代教育制度相适应的监测制度。在全省建立起全方位、科学的质量监测体系。 |
马希军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督导室 |
刘振鹏 |
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 |
上半年出台省督学联系各市督导责任区制度、关于要求各市加强素质教育督导的意见,总结推广先进市县的素质教育督导经验。组织试点。 |
在全省普遍建立不同层次的督导责任区,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
完善全省督导责任区制度。在此基础上规范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
马希军 |
||
体 卫 艺 处 |
任兰平 |
开展学生体质监测 |
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推动各学校按时上报数据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网。全省上报率达到55%以上。 |
继续组织实施,全省上报率达到65%以上。 |
继续组织实施,全省上报率达到90%以上。 |
赵复兴 |
||
职 成 教 处 |
邢顺峰 |
研究制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
了解有关省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情况和管理办法,到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政策调研,了解各市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情况,召开座谈会,起草《关于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意见》,进一步征求意见,7月前出台文件,全面贯彻落实。 |
开展全省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人员培训和清查,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联合民政、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对违规教育培训机构予以取缔;严格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备案、办学资金监管、年检等制度;建立培训审查制度。 |
进一步完善加强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有关制度;在全省建立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专项督导制度;在全省建立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公示制度。 |
高 其 |
||
师范处 |
孙 玲 |
研究制定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管理意见 |
6月出台文件,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刘全利 |
||
纪检组 |
于景涛 |
出台违规办学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
3月底前与省纪委、监察厅、法制办确定文件名称;7月底前起草;8-10月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11月底前完成修订;12月底前提交省政府。 |
4月底前出台,并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车宗哲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学生处 |
司金贵 |
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 |
1.在稳定“3+X+ 1 ”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深化考试内容和命题形式的调整,使考试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修课程开设。加大“基本能力测试”命题内容、形式和比重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考查。2.出台综合性考试改革具体方案。3. 6月底前研究拟订具体方案,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考生体质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成绩的状况。4.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录取规模,省属试点院校达到13所,招生规模5000人以上,以后逐年扩大规模。5.进一步强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在全省10所本科院校实行专家参与录取招生模式试点。6.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建立保障省内各市学生入学机会公平的稳定平衡机制。7.加强高考信息管理,高考成绩数据不再向市、县发放,考生成绩通过高考招生信息网站、168声讯台、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8.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在命题、评卷中的比例。 |
1.从2012年开始,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考生体质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成绩的状况。2. 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3.对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实施面向各类学生的免试注册入学和宽进严出的招生培养模式。4. 在全省20所本科院校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5. 争取启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试点。6.严格执行《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提出的“对出现严重违规办学被给予通报批评以上惩处的普通高中,取消下一年度学校自主招生推荐资格”的要求。 |
1.根据我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需要并结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2014年全面实施综合性考试改革。2.稳步推行高职注册入学录取办法,2013年起继续扩大免试注册入学试点范围。3.进一步强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推进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2013年扩大到30所,到2014年省内全部本科高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 |
王培岭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教研室 |
王景华 |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
组织进行调研。 |
4月底前出台文件,从秋季开学组织实施。 |
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
高洪德 |
||
完善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制度 |
8月底前研究完善此项制度,9月开始组织随机评估。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胡振华 |
||||
中小学考试管理 |
进行不定期检查,把检查情况与评选教育工作示范县、验收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及评先选优等结合。 |
继续组织实施。 |
继续组织实施。 |
|||||
特殊教育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 |
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发挥国家级实验县和重点联系县的示范作用;在1-2个市(县)开展举办特殊教育幼儿园和残疾幼儿随园就读试点;开展关于单独举办自闭症学校(班)、特教学校职业教育、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需求调研。 |
在全省开展随班就读,以县为单位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在1-2个市(县)开展举办自闭症学校(班)试点;整合全省特教学校职业教育专业,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在1-2所专科以上层次学校招收残疾学生。 |
全省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全省推广自闭症教育经验,扩大自闭症学校(班)规模;在1-2个市(县)开展重度残疾学生送教服务试点,逐步推开;推进残疾学生高教和以职教为主的高中特教发展。 |
李文生 |
||
特殊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
开展特殊教育地方课程建设调研;在1-2个市开展“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试验;在3-5个市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在全省开展个别化教育研究。 |
编写省特教地方课程;加强特教校本课程建设;扩大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试验校规模;以17个市级特教中心校为主,开展特教信息化建设研究,带动县开展研究;在全省推广个别化教育研究成果。 |
完成特教地方课程建设;完善特教校本课程建设;全省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全省开展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推进特教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个别化教育。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财务处 |
刘凤山 |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 |
将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 |
继续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的政策。 |
李 进 |
|||
实施残疾儿童免费学前教育和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
调研现状及有关省的政策,测算需求。 |
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 |
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
|||||
对偏远农村的贫困残疾学生发放交通费用补助 |
调研现状及有关省的政策,测算需求。 |
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 |
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
|||||
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
结合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调度特教学校办学现状。 |
研究制定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
落实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
|||||
学前教育 |
||||||||
基教处 |
关延平 |
0-3岁儿童早期教育 |
组织开展试点。 |
研究制定早期教育机构设置标准。 |
在全省开展0-3岁早期教育,提高早期儿童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 |
王春英 |
||
建立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 |
研制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 |
修订省十佳、实验示范幼儿园办园标准。 |
加强对幼儿园的动态监管和质量评估。 |
|||||
编制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
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制度建设。 |
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
提高学前三年普及率,研究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的措施。 |
|||||
人事处 |
陈国前 |
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 |
支持地方试点。 |
协调省编办,争取中小学教职工核编时,同步进行幼儿教师、中职教师等核编。有编制标准的按编制标准核定,尚未有标准的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商请县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核定。 |
争取进行幼儿教师编制调研,开始研究制定我省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
管恩文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人事处 |
陈国前 |
公办教师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
支持地方试点。 |
在幼儿教师核编时,推动增加一定数量的附加编制,以保障此项工作的开展。 |
争取进行幼儿教师编制调研,开始制定我省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
管恩文 |
||
推动公办幼儿教师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设 |
支持地方试点。 |
公办幼儿教师纳入编制管理后,其工资自然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 |
围绕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问题,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沟通协调。 |
|||||
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职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 |
协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幼儿园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出台前,参照小学执行。 |
继续参照小学执行。 |
协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修订中小学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研究制定幼儿教师岗位结构比例。 |
|||||
财务处 |
刘凤山 |
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
调研现状及有关省政策,测算需求。支持地方试点。 |
根据国家部署研究制定政策。 |
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
李 进 |
||
推动各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
分析各地财政资金投入及效益,并以此做好下年度经费预算安排。支持地方试点。 |
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
落实相关补助政策。 |
|||||
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 |
联合财政、物价部门对公办园收费政策和项目进行调研。支持地方试点。 |
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 |
落实公办幼儿园收费政策,并适时调整。 |
|||||
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
结合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调度幼儿园办学条件现状。支持地方进行试点。 |
研究制定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 |
落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 |
|||||
督导室 |
刘振鹏 |
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
研究出台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案,把学前教育列入2012年教育督导专项内容。 |
对全省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各市。 |
按照省纲要目标要求,对全省学前教育及时进行督导。督促目标任务完成。 |
盖元华 |
||
附件2:
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师范处 |
孙玲 |
教师教育基地建设 |
4月份启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颁布相关文件,组织第一批基地的申报、审核等工作。进行试点。 |
对第一批申报的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继续组织申报工作。 |
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完成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任务。 |
刘全利 |
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
9月份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试行中学教师分段培养,二次选拔的培养模式。 |
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出台指导性意见。 |
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
|||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
9月份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试行中学教师分段培养,二次选拔的培养模式。 |
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出台指导性意见。 |
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
|||
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改革 |
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行专项检查和调研,下半年出台指导意见。 |
9月份在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进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试点。 |
总结试点经验,深化改革。 |
|||
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 |
完成17市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基地与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 |
对网络联盟成员单位的运行与管理进行调研,出台指导性意见。 |
继续完善和加强网络联盟建设。 |
|||
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 |
组织试点,指导全省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10月份出台指导性意见。 |
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扩大试点面。 |
继续组织实施 |
|||
责任 处室 |
责任人 |
工作项目 |
年度任务 |
联系人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2015年 |
||||
师范处 |
孙玲 |
推动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特教专业,各级师范类专业开设特殊教育选修课程 |
2011年秋季在具备条件的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进行试点。 |
对试点情况进行调研,总结经验,根据实施情况扩大试点。 |
根据实施情况继续扩大试点。 |
刘全利 |
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
7月份出台文件,在市地范围内试行在职教师五年定期认证制度。 |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和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
进行第一轮定期认证。 |
李培众 |
||
财务处 |
刘凤山 |
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试点 |
对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资金需求和试点实施进行调研。 |
组织试点,并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
总结试点经验,出台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
李 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