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未来教师应有的素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21 浏览次数: 【字体:

未来教师应有的素质

教师是造就社会人才、开启学生心智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学生的知识要靠教师的知识来丰富,学生的能力要靠教师的那里来培养;学生的智力要靠教师的智力来开发;学生的素质要靠教师的素质来提高。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那么,教师应具备和培养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一、必备的现代人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人一是要学会学习,学习学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是打开未来世界的钥匙;二是学会做人。学会在一定环境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和睦、协调共处的能力;四学会面对挫折。今天的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享受着全天候的优待,挫折教育微乎其微。勇于奋进。百折不挠精神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这些素质当捷足先登,才能熏陶感化他们,使我们中华民族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现在也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决定教育工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因素。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本身便是一所学校。他除了授业、解惑外,还会以他道德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去影响、感化、教育学生,实现育人的目的。当今社会,教师要经得起市场大潮的冲击,抵得住金钱的诱惑。一心一意工作,全心全意执教。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能为人师表,更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安于现状,没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很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迎着教育改革的洪流,把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转化为高度的自觉性和奋斗进取的精神。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三、渊博地科学文化知识积淀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今更需要取之不尽的常流水。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地知识功底。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关注新信息,具体要做到:

1、持之以恒,精通专业知识。

教师要努力精通本学科知识,有比较厚实的功底。躺在大学原有知识的功劳薄上远远不够,要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必须系统地掌握所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新的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面对“3+X”的高考指挥棒,必须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知识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2、关注时代脉搏,开阔知识领域。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观念。现在教师智能不仅仅来源于书本,埋头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

素质教育本身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信息量不断增加,教育领域的各种巨变目不暇接,教师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地研究专业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和新问题。勤于进取,学而不厌,关注时代脉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不短开拓知识领域。

3、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有人问牛顿发现三大定律的奥秘何在?他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任何一名才智出众的教师不可能穷尽任何一门学科。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必须注意发挥群体优势,在同行中创造一种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良好风气。如在学科教学计划和进度时,同级教师应坚强集体研究,举行公开课时,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每次公开课后,教研组及时组织评议,努力做到上好一节课。受益全组人。使每一名教师各得其所。通过交流和学习,弥补个人素质的不足。

做到以上三点,在本学科教学中,就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可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可以抢占无限风光的教改前沿阵地,使学生全方位地接受时代的最新教育,教师方可走在教育教改的前列。

四、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的研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书匠,要成为教育家。教师要经常学习教育专著,教改杂志,及时吸纳教学理论、教改信息,扎实备课,认真说课,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及时撰写出来,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建立一种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始终唱响: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主旋律。形成人人说教学,个个搞研究。的浓厚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尽快成为各学科的研究专家。这样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指日可待。

五、科学地教育教学方法

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务必拼弃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因校制宜,因人而异。提炼自己成功的科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启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不失时机的因势利导----点窍门、言学法、说关键,透过现象说本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的面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新世纪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加强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学习、研究,广泛把现代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紧抓机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深入作出贡献。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