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新五环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高二生物组 发布时间:2012-04-12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新五环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生物科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贯彻学校“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要求,近日,高二生物备课组在集体备课中提出了“新五环教学法”,并主张切实将其应用在平时生物课堂中。为此,在王殿凯总教练和刘永新备课组长的组织与指导下,以 魏景丽 老师为主要实施负责人,整个生物组就落实新“五环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研究与实践。

    五环教学法在我校03年就被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则是从07年开始的,传统的五环教学法是“引、读、议、讲、练”,魏景丽老师等结合当前学生特点和生物教材内容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关于五环教学法的理论指导,在基于实践的基础上,把五环修订为“主题引入、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师生对话和总结提升”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可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灵活使用。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形成了万余字的研究成果《生物教学“五环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几个月以来,在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授课上,整个高二备课组在每一节课中做“五环教学”的实践,发现问题、集体探讨、解决问题。所以每个周三的集体备课都能看到高二生物备课组激烈的讨论每一个小问题和每一种新创意对于学生的意义。期间组织了两次录像课,一节是魏景丽老师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另一节是张静老师的《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每一节都是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学习,都在反思,都在成长。

学生们也收获颇多,高二十四班的王家麟同学说:“这样的生物课,我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们乐于在每一个主题情境中去主动的接受知识,去讨论,这样学的更牢,记得更快。”生物教研组长 李志刚 老师在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后,在也点头许可道:“这样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学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高二生物组 付琳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