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打造有效课堂之我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 【字体:
不可否认,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等有了很大改观,但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究竟完成得怎样?如何避免只追求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呢?结合本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及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打造有效课堂,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1、教师要把好备课关。
熟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也如此,课准备得越充分,教学效果也就会越好。而要想实现充分备课,就要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板书设计等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准确合理地分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与本节教学内容间的过渡、迁移与整合;分析这个教案或教材是为什么样的学生而设计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认知特点及差异;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怎样的三维目标;分析最好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有关的教学内容;分析采用何种教学媒体或资源更有效;分析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学生的学习会有怎样的影响;分析用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让教师退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那种认为学生主宰课堂会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新时期,我们需要的是既要高分,又要高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疑,自主释疑。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具、学习资料等;鼓励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关注差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总之,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热情才能高涨,学习效果才能更好,不仅打造了有效课堂,还更好地实施了素质教育。
3、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文、图、声、像同步的特点,为广大教师所青睐,课伊始,利用它创设直观、动态的导入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新知探究中,利用它展示知识结构、呈现思维过程,丰富的感知、表象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巩固、拓展知识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换练习题形式,使学习不枯燥,同时可以加大练习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同时也减轻了课业负担。
4、“把教材还给教师,让教材活起来”,即教师要活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但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学习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大大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加深了认识,实现了教学的高效,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