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中的阳光地带
夜里突来的寒潮,短暂袭击了沸腾已久的心情。想想4年只有这一次听课机会,于是依然带着期待与兴奋,走进一中校园。也许有30年了,不曾听过初中老师的课,回忆中的画面,听课是充满了紧张与不确定的过程。30年后的今天,孩子们赞不绝口的老师,又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呢?
进到教室,不曾想,很快就下课了,也许意犹未尽是家长们共同的感受吧。下面把自己所听所感小记如下:
一、愉悦的奏鸣曲——英语课
如果时光穿越,重回少年校园,那我不会选择回到英语课。记忆中的初中英语课有些灰暗,只剩下枯燥的语法与单词背诵。意外的,周媛老师让我享受到一场体验式的英语奏鸣曲。
课程的内容是两个句型的讲解与练习。在清晰的大纲下,周老师如指挥家般的收放自如,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听说的训练中,分别运用了分大组、分男女、分2人自由组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听说练习,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每个人都犹如乐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手,尽力奏好自己的旋律。无盲区全覆盖的练习之后,周老师引导学生们探寻同句型不同句子里的相同点、不同点,及时点评、鼓励,并讲解要义。课堂上不时传来笑声,每个孩子脸上都扬溢着能击退寒潮般的笑容。
英语课上还有一点令人惊喜,在I CAN…句型的练习中,周老师精心选配了几位残奥会运动员的图片,带来内心的震动,使得孩子们既学习了知识,更坚定了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进步的信心。
在这样欢乐温暖的合奏曲中,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尊重,得到展示、锻炼,我想这些单词与句子也早化作优扬的音符印在了他们的心底。
二、遇上无影剑——数学课
最近一个时期工作上的忙碌,使我见识到“整式运算”的威力,每天孩子作业上越来越复杂的整式运算和红色叉、圈等符号提醒我:数学正象两会热议的改革一样渐渐进入深水区。然而,在高振卿老师的课程中,有如遇上独狐求败的无影剑,剑剑无招胜有招,无题难解。
课程内容是整式的运算及应用,分四个部分进行:复习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练习并讲解示范;自主学习;练习反馈。高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举例极其贴近生活,易于理解。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依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去括号),课堂活跃氛围好。
难能可贵的是,高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之处。当我亦步亦趋的认识到数学正由具体的数字运算转向字母运算时,豁然领悟到这是高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建立。
如果说,数学思维是从普遍现象中总结提炼出抽象的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解决问题。那么全课下来,由法则到例题,再拓展应用到生活范例中解决问题,“整式运算课”成了数学思维的完美载体,而这一切都是在紧凑的40分钟内完成,只有赞叹!
三、发现珍珠与钻石——语文课
听课前,只是粗略的设想,拒接任何电话,全情投入的感受孩子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听进去,跟随李静老师的设计、引领,完成课堂内容,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了孩子。
整节课以巩固复习《河中石兽》为主,通过听写、课文翻译、字词归纳等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呈现出的授课特点:思路清晰、总结归纳凝练,课堂语言精准,互动气氛强。整堂课仿佛是由李老师带领大家将文中的珍珠粒粒捡拾,串起又收藏。孩子们对于每个字、词涵义准确性的把握,丝毫不亚于对珍珠还是仿制品的严格挑选,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颠覆了我对于语文学习多在意会、差不多就行的评价标准。
更大的亮点埋伏在条理、严细之后。李老师提出了反问,这篇文章倒底属不属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之后引用一篇1984年刊载在《云南日报》的真实新闻证明了作者纪昀所文的正确性。同时,李老师又提出,学习这篇文章让我们思考到什么、有什么收获的问题,进行了全课的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是40分钟的精华所在,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如果说语文是百科之母,那么中学语文课最重要的价值,是不是培养孩子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思考、进而表达思想的能力。李老师的课,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播上,而是引导孩子们结合课本故事去思辩社会、科学等真理,敢于质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求证问题,应该说是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语文课的深度价值,也体现出李老师高超的教学境界。
带着充了电般的暖意,我们来到操场观摩王长富老师的体育课,依然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节课,虽然手冻的写不好笔记,但心里收获的是满满的阳光。
四、小结思考
也许是时代的变迁,也许是幸运的安排,能享受到这样优秀的课程,遇到这样卓越的老师、学校与同学。尤其是回想近年国内在比较中西教育中所倡导的观念:尊重珍视每个学生,倡导均衡平等;实施探究式、体验教育,培养独立思考;鼓励质疑,培育科学精神等等,都在69班小小课堂上有所呈现。幸甚至哉!
更重要的是,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经历穿越时光般的课堂生活后,带着“我们能培养孩子什么、怎么培养?”的问号回到现实,年轻的老师给我们以启发:热爱孩子,热爱教育,把握规律与本质,小时间也能产生大价值!也许我们少一些对表面问题的计较,多一些对孩子成长本质需求的把握,努力改进我们的小环境,我们也会创造出更多的阳光地带。
大道至简,滴水石穿,相信这样的努力延续四年,我们的孩子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少年时光,得以回报老师、学校。
感谢老师、感谢学校!也谢谢各位一路同行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