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的常用策略,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激发人们主动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的一种氛围。而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整堂课,也可以设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有效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调动学生兴趣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有效教学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
有效教学情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目的性,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并且针对其中的某个方面来设置。
二是思维性,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要有数学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是信息连贯性,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往往给出大量的文字、情境图等,太多的知识及零乱的信息容易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设置情境时要注意所给信息应是连贯的。
四是时代性,在情境的设置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开阔他们的视野,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发展等。
五是适应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必须要遵循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的意义和价值。
1.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化程度很高,有很多知识与生活脱离比较远,高中学生从初中的简单形象数学到复杂抽象的数学往往难以适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情境使知识形象化来进行学习,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情境创设有着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更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识,而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所希望了解的、生动的知识。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创设情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2.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更好地素材。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教学应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操作、实践,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吸引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3.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教学要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在当今社会正在很多方面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课程内容毕竟有其容量上的局限性,通过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学习兴趣。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为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1、教学情境要有生活性、真实性。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情境要有生活性、真实性。
例如,在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中进行变化率与导数中的变化率问题教学,这些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我在进行问题1气球膨胀率的教学时,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好气球,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吹气球,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及在吹的过程中的感受。学生吹完气球后,个个精力充沛,这时提问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观察的结果及感受,学生都能说到气球刚开始膨胀得快,到后来膨胀得慢,也都感受到越到后面吹得越费力。此时,我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描述刚才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强,教学效果较好。
2、注意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进行有关概念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的教学时,我都能借助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如在学习椭圆定义时,根据课本提供的探究情境: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根据细绳两端点的位置,分三组由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的轨迹有圆、椭圆、线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象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又可以满足学生的直观感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有关定义的理解,克服了学生学习数学畏难情绪,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乐学。
3、利用典型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还可以利用典型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总之,情境的获取和设置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多观察、多总结,并适时的穿插到我们的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能,真正做到“情”“境”交融,为教育教学服务。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突出教学目标,不能用太多的教学情境来冲淡课堂教学的重点,否则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