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期待教师转变角色
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在理论上也接受了,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满堂灌”。而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探索活动没有真正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没有很好地转变观念和角色,笔者根据素质教育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做了认真的研究,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感受:
数学教师要迅速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标准”,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认识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1、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认识到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2、教学本质的提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师生双边活动和师生共同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两个本质特征。“标准”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提升,必将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这一转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转变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而且需要一系列实质上的转变,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提高,特别是自身素养的提高。
3、新的内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要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最终也应该体现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扮演“工程师”、“组织者”、“开发者”、“反思者”等多重新角色并在多重角色之间灵活变换。
1、教学设计的“制作者”转变为“工程师”
设计教学实施计划,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只是比着葫芦画个瓢,“制作”出来为了应付教研活动或者学习进修,这样形式主义的“制作”对我们的工作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的“制作者”转变为“工程师”,面对手中已有的各种材料,教师要考虑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材料,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另外,还要设计和沟通学生与教学内容、媒体、实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随着教育技术的愈益发达,教师已不再是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进行教学,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特别是计算机逐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潜在优势,使学生既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又能进一步在宽松、合作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组织、改组知识乃至发现新知识。
2、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给学生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对智力较差的学生会有短时效果,但从长远观点,高层次思维和学生长足发展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思维空间、有发挥才能、挖掘潜能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组织者的角色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表现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上,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参加奥数班、发表数学小论文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增长个体的才干和见识,从而实现教师从“主宰者”向“组织者”的实质性转变。
3、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仅仅是“教书匠”还不行,还应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求教师应成为“开发者”。课程开发至少包括两层意思:
1)、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再开发。即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度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
2)、对校本数学课程的开发。即由数学教师或者教研组根据学校当地资源和优势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开发的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其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确定等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
4、课后提升的“沉思者”
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沉淀和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意识层次。教师不妨做个“沉思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深的反思。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观念,意即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息、知识以及自身优势劣势的分析。
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分提高自己。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之所以教学上无长进,其中缺乏反思能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认清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把转变教师的角色视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积极主动地做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