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教师指导策略
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方略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质量与层次。
一、研究性学习中课题指导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1. 具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感,同时还应具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
2. 具备娴熟的科研基本功这些科研基本功包括:具备在众多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众多问题中提出科研课题并能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备引导学生就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归纳、研究的能力。
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指导策略
1. 选题时的指导策略( 1 )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 2 )避免抽象的课题。( 3 )选题要与个人专题相结合。( 4 )选题要明确所提出与解决的具体问题。
2. 指导学生就所选课题进行论证的策略第一,需要注意阐明本课题的背景。第二,需要做好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研究价值这两方面的论证。
3. 课题操作的指导策略指导学生实施课题操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和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4. 指导形成研究成果的策略第一,指导学生在原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本课题的成果应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应如何阐述。第二,根据讨论的结果,初步形成课题成果的框架体系。第三,形成课题研究成果的初步轮廓,并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加工润色,直至完善。
三、指导教师的价值体现
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获得系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就避免了盲目探索,从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