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教研的三层面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层面:铁杵磨针

  第一层面主要研究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 铁杵磨针 ” 重在磨砺技能,包括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书写的美观性、教态的自然性、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等等。对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行为等细节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着力追求一节课过程流畅、内容完整等外在形式上的完美。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教师需下一番 “ 铁杵磨针 ” 式的苦功,锤炼自己,包括研究自己的弱点与优势,研究如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研究如何使课堂上的举手投足都成为一种教育信息与资源。

  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 “ 三字一话 ” 技能的展示,甚至沾沾自喜于普通话测试的高等级、计算机考核的好成绩等一技之长。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技能的娴熟与整合走向课堂教学设计的独创。

第二层面:愚公搬家

  愚公移山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方法。

第二层面主要研究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课堂教学设计是从一般到特殊,还是从特殊到一般 ? 是先从生活中引出理论。还是先构建好理论再回应到生活中去 ? 是从学科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 ? 是从局部突破,还是从整体把握 ? 是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是目标教学法 ? 是建构主义、还是行为主义 ?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性问题。

  课堂教学研究要从注重教师的外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到教师内在的设计理念的提升。没有自己的设计,我们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一个熟练工而已。

“ 愚公搬家 ” 是有别于 “ 愚公移山 ” 的一种全新设计,有了个性化的专业设计,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没有先进科学的设 l 计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 “ 现代古董戏 ” 。有道是:成也理念、败也理念。

第三层面:嫦娥飞天

  当嫦娥离开地球飞上天空的时候,方能看清地球的全貌。第三层面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体制问题。教 } 师是面向学生、面向实际的第一研究者。我们不是课堂的奴隶,课程改革的理想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修正并完美起来,而不是在简单地执行。人不能拎着自己的耳朵离开地球,但应让我们的思想超越时空。 } 我们不能停留在第一层面的 “ 磨 ” 和第二层面的 “ 搬 ” 上,我们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在深意,诸如下述的问题:

  课堂上,面对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的主导性如何体现 ? 音乐、美术是否合为一本书,冠名为《艺术》。就是整体的艺术教育,课堂上教师怎么实施 ? 新学期开学以公历 (9 月 1 日 ) 起算,结束又受农历 ( 春节前 10 天左右 ) 牵制,一样的教材,课时最多时相差 10 个,这种课堂课时体制是否要改 ?……

  当我们不再迷信上级文件、既定章程,当我们理性研究布罗姆、凯洛夫、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所发现,就会逐步成为一个有思想内核的人。

  “ 嫦娥飞天 ” 寓意教师思维的飞越、思想的提升。我们既要学习教育史、教育哲学,又要思考教育的发展趋势、勾画教育的未来,跳出地球看地球, “ 站 ” 在课堂上研究教学。

  “ 铁杵磨针 ” 、 “ 愚公搬家 ” 、 “ 嫦娥飞天 ” 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由低到高的递进上升的过程,三个层面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应站在 “ 嫦娥飞天 ” 的哲学高度,运用 “ 愚公搬家 ” 的创新思维,发扬 “ 铁杵磨针 ” 的求精精神,使我们的课堂体现先进的设计理念、蕴含深的教育思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