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对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点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13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对校本教研活动意义、特征、价值的认识

以往我认为校本教研活动就是,组织教师上一些研讨课,然后组织评课,扬其所长,研其不足;组织教师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互动研讨;聘请专家来学校讲座为教师洗脑;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举行沙龙等等,只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其中。因此感觉教师们也是处于应付状态,没有用“心”参加。尽管在会上经常苦口婆心地阐述组织这些活动的好处,“开导”教师们要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可是老师们参与的热情仍然不高。

如今,我认识到:“校本教研”是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创造者和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的,“唤醒”这一概念是作为人的本体结构的全面“震颤”。又如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因此,“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它是一种非线性的研究,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全过程的体验是对自己工作和生命价值的批判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专业结构以原理知识为主。校本教研要使教师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从而成为有经验教师,使他们不但具撰写教学方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丰富的策略知识,即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于教学的策略之中,从而真正实现而教育教学的低耗高效。

二、对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点思考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发展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因此我认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师的备、讲、改、思、研来进行。

“备”,即教师的备课,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组织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提倡教师间互助协作,是要让教师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同伴互助就是要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行动的“大一统”的思想,即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再进行整合,进行教学二度设计,不要同一课题要求统一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我们可以开展说课研讨、优秀教学设计展评、限时独立备课演练、教材课例解读等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独立备课能力。

“讲”,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灵动地实施教学预案,巧妙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演绎智慧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专家指导课、组内研讨课、校内示范课、同课异构、精彩课堂、我的教学机智等校本教研活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艺。

“改”,即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和策略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讲座、沙龙、研讨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高评价水平。

“思”,即教师的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这样的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研”,即教师的研讨能力。校本教研是研究问题,而不是完成任务。校本教研必须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然后用实践去验证。校本教研的过程与教学工作过程是并进的,校本教研的结果也主要*工作成果去体现。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行动反思,即先有教学行动,然后对其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做出改善后继行动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行动中去。在不断反思、不断研讨不断改进下,才能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营造宽松的研讨环境,通过师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等校本教研形式,让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研究,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已达到培养教师“研”的能力。

另外,校本教研要和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有机整合,因为课题研究是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校本教研要成为课题研究的生长点和基石,这有这样才能使校本教研赋予生命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