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校本教研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12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校本教研产生背景方面的研究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校本教研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校本教研产生的实践背景或现实背景。前者基本上统一在人本思想和权利平衡两个问题的认识上。校本教研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教育民主化的进步思想。这种思想是人类民主文化发展的必然反映。后者往往是把研究精力聚集在校本教研的实践形态或实践模式上。其直接背景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校本教师培训。英、美等国把校本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校本教师培训(school-based teacher training)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这两个背景的研究可以归纳在一起,从学术评价上来讲,都在强调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化。

二、校本教研的定性问题

  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因为有了人本思想为基础,有了对教育民主化的共识,或者对国家管理教育权利的下移和平衡的认可,所以“以校为本”、“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的价值观就成为校本教研的价值基础。换言之,校本教研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就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最经典的价值定义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当然,在理论研究中,“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所体现的价值追求,都集中在显现的学校价值上,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倾向,即过分强调学校也会弱化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这正是校本教研所不能接受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