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异议出现时
一、异议的实质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的异议。学生表达异议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能直接说对老师或者学科没兴趣,也可能借口其他。这些异议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但即使是假的异议之后也常常往往隐藏着真的反对意见。
1.冰山原理
人们平常见到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上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都隐藏在水下,人们是看不到的。学生的异议往往如同冰山,异议本身只是学生全部意思表达中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异议是学生隐藏起来的那更大的部分,需要老师去进行更深入地发掘。
2.处理冲突
克服异议是解释学生的疑惑,消解学生的不满。克服异议的实质正是管理冲突。冲突往往是由异议造成的。异议的存在和积累往往造成教育的失败。如何处理异议,是区别优秀与平庸的老师的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志。优秀的老师善于采用说服的方式,进行“劝说式的教育”,在遇到学生坚定的异议时,可能选择暂时搁置的处理方法,但是,有时搁置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平庸的老师则往往是坚持己见地导致教育的失败。
3.克服异议的风格
通常认为克服异议有两种基本风格:竞争型与合作型。
现代的克服异议的理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主张找到问题,找到学生的真实异议所在;②双方共同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被称之为合作型的克服异议的风格。与合作型相对的是竞争型的克服异议的风格。竞争型的坚持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合作型的老师则更注重考虑双方共同的利益,着眼于双方都能接受的、较为妥善的解决分歧,共同获得最大的利益,达到“双赢”。合作型的老师善于给自己的主张限定一定的范围,只要双方达成的协议进入自己的范围就可以接受,并非一定要坚持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竞争型的老师则着眼于最大的利益,但其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也坚持最大的利益,最终双方由于利益的严重冲突而导致教育的彻底失败。
二、采取积极的态度
调查显示,提出反对意见的学生中有64%最终接受了老师。因此,当学生提出一些反对意见时,他们往往是真正关心,有比较强烈的上进意向,但是学生自身有一些要求不知道老师是否能给予满足,这是异议产生的原因。而那些没有提出异议的学生,也许他们没有明显的需求,或对现状根本就不关心。因此,教育方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看待学生的异议。
三、认同学生的感受
认同不等同于赞同。赞同是同意对方的看法,而认同是认可对方的感受,了解对方的想法,但并不是同意对方的看法。老师要做的不是赞同而是认同。认同的作用是淡化冲突,提出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利于进一步解决异议。一个有效的认同方法是重复学生的反对意见,并将语气淡化。
四、使反对具体化
1、使反对具体化的重要意义
在认同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以后,老师要尽最大努力地使学生的反对意见具体化,即学生反对的细节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学生的反对。使学生意见具体化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彻底找出导致学生异议的真正原因。因为学生所表示的异议往往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所以老师在听取学生的异议后,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异议,而是要尽量听到学生更为详细、具体的反对意见。
2、利用发问技巧
学生往往不会对老师仔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提出异议,因此一定要听到学生详细的反对意见,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提问来获得。人们提问通常有两种方式:①开放式的提问,即咨询性的,询问细节的问题;②封闭式的提问,是验证性的,要求回答是与否的问题。优秀的老师在向学生询问反对意见的细节时,常常开始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地尽量细说、多说,说出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最后采取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来确认学生的真正意见。只有听到学生真正的意见,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释和克服。
总之:在与学生面谈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只有妥善地处理好学生的异议,教育才能成功。学生表达异议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表面上的反对意见则往往只是整座冰山很微小的一角,真实的反对理由却绝大部分地都隐藏在表面的理由之下,需要老师去耐心地深入发掘。合作型的老师善于站在双方共同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审视双方面临的问题,经过协商和双方的妥协使问题最终获得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达成教育。实际上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往往正巧代表着学生对此十分关切,老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学生的异议,认同学生的感受,这是成功地解决异议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