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活动课程化的特征解析(下)
三、中小学教研活动类课程的特征与属性
经过教研活动课程化之后形成的教研活动类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与属性:
(一)实践性
教研活动类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实践性是其首要特征,即这类课程的学习贯穿在主题引领下的教研活动过程之中,教师如果没有经历专题的教研活动过程,就无法体现此类课程的学习。换言之,教师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
(二)研究性教
研活动类课程是一种研究型课程,整个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基于专题的研究过程,换言之,此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参与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此类课程因一个专题而起,过程充满对专题的探索,最后又以基于专题研究形成的林林总总的认识的提炼加工以形成阶段性的结论而收尾。
(三)建构性
教研活动类课程就其内容而言,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因为其课程内容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是实践过程之后的归纳提炼,而不是完全预设的既定内容的演绎。换言之,此类课程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内容建构的过程。此类课程存在的初始形态往往是一个基于专题进行探索的路线图,至于沿此路线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和收获怎样的体验,往往需要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去生成和建构情境。
(四)未完成性
教研活动类课程即便带有实践获得的相关结论与认识,也只是阶段性的总结,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或者实践情境的变化,还会激发生成新的认识,所以每一次教研活动类课程的开展都只是在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本身,此类课程的内容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教研活动的课程化给学校一线的教师和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的教师指导者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形成很大的挑战。它客观上要求广大教师、教研员、教师培训工作者等组成一个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各自以自己的专长介入到教研活动课程化的过程中来,集思广益,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把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放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解决,并把真实的研究过程和有益的研究发现系统地进行梳理和提炼,从而形成包含实践智慧的实践性知识,成为培训教师的良好素材,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