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27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2.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应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才有可能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求教师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进行的融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应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5.要注意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探究性模式、专题研究性模式和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