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学习之道,不懂就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15 浏览次数: 【字体:

学习之道,不懂就问

王灵玉

摘要:经过观察和学生反馈,笔者发现高二二班的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情况,经过与任课老师、班委同学商议,倡导实施了一项“不懂就问”的班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培养了不懂就问的良好吸光。

关键词:不懂就问;学习习惯;交流;分组活动

  • 实施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刨根知根,问底得底。无论成绩好或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多时候,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一一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有赖于学生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二班的学生纪律良好,学习态度认真,但大多数同学性格内敛,不爱问老师问题。我和多名学生谈话了解到,学生不愿意主动问老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性格内向,不好意思主动问老师;2.觉得老师很忙,不去打扰老师,怕给老师添麻烦;3.课上老师讲的问题仍然不懂,怕丢人;4.不着急,等着老师下节课讲;5.认为老师讲不到的自己不懂的内容就不是考试内容,懂不懂不重要。基于各种原因,二班的学生普遍都不主动问老师问题,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于是我着手制定计划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 实施过程与方法

1.与任课教师商量制定计划

我主动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五位教师了解情况。其他五位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也发现二班的学生不爱问老师问题,以至于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被老师发现,没有及时解决,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其他老师也鼓励过学生积极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几位老师商议,认为需要先采取一个强制性措施,始学生不懂就问成为习惯后,再肯定和鼓励学生,使其自愿地去问老师。

  1. 召开主题班会,鼓动学生问问题

    找班委商量对策,安排班委积极准备,召开“刨根知根,问底知底”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让学生知道,高效的学习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去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因而可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学生要主动思考,积极提问。

  我们班现在面临的现状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提倡主动提问,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 

通过班会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教学只是一辅助作用而以。教师“授之以渔”,但要灵活运用,化为自己的本领则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要求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热爱学习,将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在学校上消极怠慢。教学进程是按照教师预先定下的课时计划进行的,但由于众口难调,有的适应,有的不适应。所以,更要求学生主动思考,问问题。

  1. 异质分组,设置组长

     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使每个组中的学生成绩有好有差,性格有活泼的有内向的。从学生角度来看,小组成员之间对于问题的看法、交流讨论,更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从教室角度看,回答每组学生的一个问题后,可能这一片同学都掌握了。主动问问题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异质分组有助于活泼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主动的学生感染被动的学生。

日期

   4.制定规则,实施计划

组别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末

A组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B组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语文

C组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语文

数学

D组

物理

化学

生物

语文

数学

英语

E组

化学

生物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F组

生物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依据上表,要求每个组中的每位同学每天指定老师一个问题,多者不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与任课老师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发现,原来问老师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不仅对自己的知识学习,也是一次和老师交流的过程。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强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自己存在的个别疑难问题,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疑惑点在哪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5.及时反馈,表扬强化

安排组织课代表到任课教师处收集学生提问的相关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于比较内向的同学进行督促谈心,促使他们走出去,把问题提出来,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学生乐于问题的良好风气,从“要我问”变成“我要问”。

    6.组织任课教师研讨和学生交流的艺术

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学生提问。这是与学生沟通交流是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提问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积极态度对待学生提问。老师必须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生言语发展的情况和心理过程、个性发展的情况,能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解答,及时鼓励学生。  

    要用理解的态度,设身体会的心情,表示尊重的感情,不要不耐烦地抱怨学生为什么没有听懂。 把你自己降低到学生时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水平,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交流,教他们正准备学习的东西。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充满智慧的个体,应该去尊重他们,认真听他们对事物的表述,你就会从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培养学生善于听话的技巧。 教学生能够认真听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首先要认真听学生讲什么。运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语言的获得和语言的享受必须联系起来,如果一个学生的语言不断遭到成年人的挑剔、指责或被纠正,学生将很难学习说话,过分纠正学生说话,可能导致学生不能说而造成语言障碍。教师要善于寻找时间和空间,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爽爽快快的沟通交流。当学生一旦能够积极提问,就应当给与及时的表扬、奖励,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也增添了彼此双方的交流兴趣。  

  • 实施效果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找老师询问问题,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有疑问,及时调整授课思路。这个活动也逐渐让学生明白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在学习课堂知识上,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有不懂就问的精神。

通过向老师问问题,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比原来频繁,学生逐渐能向教师打开心扉,积极找老师探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教师了解了学生的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抓住闪光点,全面深入地熟悉了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身体、家庭环境等情况,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才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表现中树立自信,充分认识其自身价值,去获得成功。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领,以便于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

  • 得到启示及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通过这个教育案例,我收获颇丰,总结如下几点:

     1.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自己也许不知道,也许不以为然,也许不积极主动向老师去反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

     2.积极和任课教师团队沟通。一个班级成绩的取得和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很多问题是存在于各个学科各个课堂上的,只有积极交流沟通,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才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有些措施的落实,也需要各科老师的配合,需要各科老师保持一致的态度和步调。

3.积极鼓动学生自主管理。有一些班规和活动的实施,如果仅仅是老师倡导,必然失去了它本身的活力和生命力,显示出强迫的意味。教师制定的规则和活动,需要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听见他们自己的声音,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具体实施过程中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心去与学生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各科老师都感受到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也渴望交流,也渴望被关注,只是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大多数学生才对老师望而止步。我们不能把老师当成一种权威,而是要去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生活、学习。是生活关系融洽了,教学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只反映了一段时间的努力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今后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眼下的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