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润物于“有声”

来源:初中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次数: 【字体: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这句话,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深入,器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的探讨和不断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良好情操。

在我校坚持多年的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更好审美情趣、珍惜美并创造美,在有声有色的动手活动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润物”于“有声”之中!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优化教学过程,轻松上好每一课。

在器乐教学中应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课堂乐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口风琴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鼓起两腮吹着。老师不失时机地示范吹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学生们会格外安静,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竖着耳朵认真听着。此刻,教师的引导与教学犹如“魔术师”在表演般吸引住了学生。
二、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以趣激学。

为了让学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演奏技巧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比赛活动中。如训练运用气息进行吹奏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吹纸、吹气球”比赛。在游戏中,学生会自觉地作深呼吸,让气缓缓地有控制地吹出,有效地进行了长音练习,也加强了气息的训练。此外,指法是一个大难题,我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教学,把五个手指头比喻成士兵,试问学生们希望自己的士兵站着走还是爬着走?此时,学生们会自觉地把手指稳稳地立在键盘上进行弹奏练习,这比反复枯燥的说教有效得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你的方法能使学生们感兴趣,学生便会很乐意接受。

三、运用口风琴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听”与“唱”是课堂的老把式。而口风琴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口风琴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乐理知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了学生视奏能力。歌唱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口风琴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谱——认唱——弹奏——听辨等环节进行自主地学唱歌曲。此外,我还把口风琴演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在原来听、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让学生弹一弹、听一听,使学生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四、口风琴教学,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创作能力。

课堂提倡让学生有“动”的机会,如:动口、动手、动脑。其中口风琴教学让学生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上,通过演奏,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和其他学具所无法取代的。同时,通过口风琴教学还可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课堂上,我们重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让学生有创作的余地。如从模仿生活节奏:马蹄声、汽笛声、警车声等开始,创作旋律,学生们兴趣很高,教师抓住有利因素,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们乐此不疲。渐渐地学生们便可以用口风琴演奏自己的“歌”了。

五、设置小小舞台,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在音乐教室开设“本周小小乐手”排行榜,每节音乐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吹奏表演,然后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的形式评比,最后优者上榜。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口风琴进行合唱、合奏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在合唱、合奏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顾全整体的优良品质。

总之,器乐进课堂,充实、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