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6 浏览次数: 【字体:

这句话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大意是:“不满足于自己已有成绩的人,会得到益处;不自以为是的人,见闻广博。”说明人不应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而是要虚心好学、谦逊有礼。

同学们,“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明白的道理。

谦虚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尽管大多数人都明白“谦虚”的重要,但经常只是在理论上明白,却不能付之行动。往往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经常会被高兴冲昏了头脑,骄傲起来,便会使自己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尤其体现在多次成功后的骄傲。

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晚年变得骄傲自负,甚至对手下的人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这样,他堵塞了自己智慧的源泉,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也就不可能再有什么重大的发明了。再说到我们学习中,也是如此的,有同学常常会因为在一次次考试取得成功后,总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总能行,上课说什么也不听,结果在下次考试中只能一塌糊涂。所以“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只有牢牢记住,我们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正所谓学海无涯,即使某个人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很高很深的成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谁也没有资本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止步不前,自鸣得意,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学识、思维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同学们,尤其是你们,更没有骄傲自满的资本。      

目前,你们尚处在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虽然你们现在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懵懵懂懂了,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求知的欲望也不低,但是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非常少,文化知识也不多,还是很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的。有些同学自以为已经长大,在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全面的情况下,自认为什么都懂,什么都行,一副“一瓶不满,半瓶咣荡”的样子。同学们,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为一个起点。如果一个人总是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自我陶醉,甚至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骄傲自满了。在学习上,如果在某些时候某个方面领先了一下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恰恰是目光短浅、学识浅薄的表现。骄傲不是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是盲目乐观,这是很危险的,它会使我们失去进取之心,失去进步的动力,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要求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辨证关系。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长的方面,在能够自信并且善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克服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理呢?

第一、当自己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而不是沾沾自喜,可以找找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可以看看比自己成绩更大、更成功的人,这样就容易产生新的奋斗目标。

第二、要善于接受批评,不管是来自老师的、家长的还是同学等其他人的,改变自己固执已见、惟我独尊的心理。

第三、要用一颗谦虚的心与别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乐于请教别人,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帮助。

第四、要增强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如别人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尽快走出自满心理。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同学们,你们正是青春美好时光,活力无限,能量无限,激情无限,让我们不自满、不自是,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