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国学成就人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0 浏览次数: 【字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从上古诗骚之古雅到唐风宋韵之灿烂,文明之火,传承不息。在这里,有仲尼“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又有庄子“持竿而不顾”超凡;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慷慨悲歌,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万丈。

国学关乎“心性”“生命”“人文”,中国古代先哲们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价值选择和判断。中国圣贤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亦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古人云:思以其道,易天下。中国古人思考着用“道”来改变天下,净化人心,安顿生命。群经之首的《周易》有这样一句话:“文明以止,人文也。”这是对作为人并能够成为人而提出的标准。要知道“当其所为”和“不当其所为”,这里有不能超越的线,即 “当止之线”。倘若再用一个概念说明,那便是“义”。大学有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由此可见,儒家所谓 “学问”,乃是关于“心性”的学问,“生命”的学问。中国人评价一位真正的学者,不会只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是把“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视为是对学者的最高评价。因此,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努力汲取知识的同时,更不忘知人修己,提升生命之境界!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应明白我们的“当其所为”和“不当其所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遵守学校纪律,“防微杜渐,忧在未萌”。更要刻苦学习,立身养德,以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唯有“克己”“尊法”才能真正做到“知人修己”。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古人云“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