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时政要闻
记忆证明了时间的存在,标签素描了时代的脸谱。2015年,在中国这块巨大的画布上,安放着13亿国人五颜六色的感受。今天,让我们用十个关键词串起这一年的记忆。
1【四个全面】
它是两会期间的热词,也是国际关注的热点。它道出了群众的迫切需求,也表明了执政党的主攻方向。201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为开出“获得感”之花、结出“幸福感”之果,输送着养分。民生指标全线飘红,改革攻坚屡克难题;法治建设蹄疾步稳,管党治党成绩斐然……
2【改革获得感】
从2014的“开局之年”,进入2015的“关键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户籍改革、发展乡村教育、全面放开二胎、破解“立案难”等等。改革情怀诠释民意真谛,改革举措对接百姓冷暖,提高了改革的含金量,增进了人民的获得感。
3【大国外交】
在华盛顿,新型大国关系运筹帷幄;在巴黎,“中国贡献”获誉无数;在彩虹之国,中非友谊共谱新篇;在花园城市,与周边国家低叙家常……2015年,习近平主席8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及四大洲14国,无不彰显出中国参与全球性议题的自觉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聆听中国的声音。
4【大阅兵】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纪念“9·3”,中国大阅兵。金戈铁马、鹰击长空,献给老兵的最高规格、首次亮相的国产装备、现场公布的30万裁军……以大阅兵为高潮,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纪念,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以深远的意义。历史不死,英雄永生,对于热爱和平、捍卫和平发展的中国人来说,认真思考抗战遗产,就是在努力开创未来。
5【习马会】
这一握,持续了70秒;这一握,跨越了66年。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放下分歧、搁置争议,为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福祉坐到同一张会议桌前,显示出超凡的政治魄力。有一种关系,叫“一家人”;有一种感情,叫“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任何力量,可把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分割开,没有任何势力,可阻挠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6【十三五】
收获满满常让我们忘记时间匆匆,不知不觉间,“五年规划”走完了第十二个刻度。2015,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启之年。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为行进中的中国确立了价值的航标。
7 [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明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几百万的奖金在时下已算不上巨额财富,屠呦呦也不会因此欣喜莫名,可是她“现在国际上认可,也是为国争光”、“这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的获奖感言,更是值得我们感慨和深思。
8【冬奥会】
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张家口,长城内外的大好河山热情拥抱冰雪奇缘。“带动3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冬奥正助燃全民健身的热情;3000亿的“白色经济”,描绘出中国冰雪市场的广阔前景。北京奥运的经验表明,奥林匹克精神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必将再一次标注奥运之于中国独特的治理意义。这样的“冬奥时刻”,万众期待。
9[宁泽陶涛]
2015年8月6日晚,2015年世锦赛男子100米游泳展开决赛较量,最终宁泽涛力压群雄夺得冠军。100米自由泳,拼天赋拼速度,这从来不是中国人的特长,但宁泽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可以做到,黄种人也可以登上短距离飞鱼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10[雾霾]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雾霾是过去一年中国社会最沉重的环境公害。严重影响所有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雾霾天气的出现让我们明白,以追逐个人利益而损害环境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法理不容的,破坏环境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行为,因为当环境恶化后,破坏者也要做受害者,它让人们更加明确了个人、社会和自然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同学们,十个关键词唤起我们对2015的回味,更让我们对2016充满期待,期待中国继续舞动世界,期待你们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