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国旗下讲话之四--学中学生守则

来源:初中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5-11-28 浏览次数: 【字体:

学习2015年修订版《中小学生守则》。

第一 爱国

《守则》提出: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传统文化中爱国、爱人的思想非常丰富。《弟子规》提出,凡是人,皆须爱;《论语》提出,敬事爱人。林则徐写道,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避趋之。多难兴邦,我们历史上从不缺乏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现在,我们要从小认识、热爱、维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树立人民的立场乃至理解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 勤学

《守则》提出: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发奋勤学历来是做人、立世、经国之本。《三字经》提出,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玉不琢,不成器。讲述了孟母、窦燕山教子故事。还提到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勤学典故。

守则,要求我们要学会思考和提问,将主动学习,变成自身的需要,在探究中把握知识,体会创造。学习即生活,有苦更有乐,所以要养成良好习惯。守则要求我们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的素养。

第三奉献

《守则》提出: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李商隐《咏史》写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作为臣子,庙堂之上为君奉献,江湖之远则为黎民。作为义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都需要在主动奉献中培养。因此,《守则》提出必要的做家务、参与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内容。这是时代交给青少年的功课。

第四礼仪

《守则》提出: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我们历来是礼仪之邦,甚至是礼法社会。孔子将礼治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影响了几千年社会发展。《荀子》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论语》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不仅是行为准则,而且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

守则要求我们我们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要以法律为底线,以美德为追求。还要从排队守秩序、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物的细处着手。九层高台,起于垒土。生活处处是礼仪,这是培养自身素质、约束自身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孝师

《守则》提出: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孝道和敬师都是中国文化的极重要元素。古人以孝治国,尊师如尊父。《三字经》提出,,亲师友,孝于亲,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还对相处好兄弟朋友关系提出了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守则提出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成员平等观念。因为现代社会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对于父子之间、师生之间,既有生养教育之恩,也有平等共生的意味。我们既要有自我意识,更要懂得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另外,人与人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互相批评,鼓励是教育,批评也是教育,作为青少年也要学会接受批评并完善自我。

第六诚信

《守则》提出: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关于诚信的内容,古人着墨很多。《弟子规》提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人的品质的问题,更增加了一层契约关系。我们青少年只有从小不说谎、不作弊、做到有借有还,才能树立诚信意识。使自己的人生征信起点靠前,诚信积分高满。

第七健康

《守则》提出: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古人将健康和卫生作为修身之术,一言一行,仪态仪表皆关乎道。《弟子规》提出,作息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这些内容《守则》不吝直接进行了继承。

 《守则》提出了两方面新的要求。一是除了身体健康外,还提出了心理健康,把身心健康作为我们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石。二是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专门提及了文明绿色上网,既要用好这一必要的工具,又把其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限制到最小。

第八安全

《守则》提出: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古人主要强调忧患意识。《易经·系辞》提出,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左传》提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对于生活细节中的安全问题,提及的较少。《弟子规》有少量内容,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种忧患意识,启示我们时刻不忘安全防范。

《守则》将安全意识落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去,除了提出最常见的交通、溺水、火灾安全问题外,还提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毒品问题。除了日常安全问题外,还强调要从小培养安全意识,具备安全知识、自救能力。

第九勤俭

《守则》提出: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古代既强调节约,追求俭以养德,还强调分寸,要求吃穿水准符合身份和生活水平。同时,还强调不比吃比穿,追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弟子规》指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很重要,我们青少年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了他人生活创造更好环境。通过做好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子孙后代谋求福祉。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将这些行为守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