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成长阶段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每个人在孩提时,都会有或现实的或远大的频繁变化的理想,今天看到魔术师精彩的表演,就想当魔术师;明天看到天空中翱翔的飞机,就崇拜潇洒的飞行员,很快理想就变成了飞行员。回家路上看到庞大的卡车占据了整个街道,就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一名卡车司机。
这些想法的形成主要源自于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孩童时代,孩子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几乎就是他们接受的全部,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主要受家庭和父母教育的影响。但是到了中学时代,随着孩子身体成长、脑力的发育,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认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接触的也不再仅仅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等等无不对他们思想产生着冲击,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为外部环境所影响,加之这个时期孩子逐步进入青春期,身体正在成长,思想也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接触事物的增多而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对父母和家庭表现的叛逆,对同学和朋友却更加的亲近。
因此,这个时候,就会有家长找老师说“孩子在家里直接管不了了,希望老师在学校里多加管教”,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对孩子放弃管教任由孩子发展。在学校里,一些原本听话上进的孩子也变得躁动起来,成绩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多了起来。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对其今后的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那么,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发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呢?孩子教育是以家庭教育为主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呢?2009年8月8日,王晓春老师在他的博客上写道“对于大部分人,遗传作用与后天教育作用的比例可能是三七开,遗传三,后天教育七。但这里所谓‘后天教育’并不专指学校教育,占第一位的应该是家庭教育,第二位的是社会教育,第三位的才是学校教育。具体到某一位老师,他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相当有限的。”王晓春老师于2009年8月4日,在他的博客中也写道“教师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一般情况下远不如家长的影响。因此,教师千万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不要以为你能任意塑造学生。也就是说,‘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态度是正确的,是尊重大自然的表现;自以为能决定学生的命运,这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过火了”。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中学教师,我想从我所带班级的一名学生为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初一入学到初三上学期这段时间里,小宇担任班里的班长。作为一名班长,她一直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还推荐了一名在学生中威信较高的男生当副班长,我也给她足够的信任让她行使班长的权利。她和副班长一起制定了班规,认真执行,班级的管理有声有色。在学校里,她热爱打篮球,学习态度积极,个人的成绩在年级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家里,父母都夸她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在任课老师和外人看来,这就是一名将来上清华、北大的好苗子。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名好学生,在初三下学期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校里,她疏远了一直积极上进的朋友圈子,逐渐和班里比较贪玩的几个女生密切来往起来,并且还认识了外班的一些与社会青年交往过多的学生;在家里,大量的时间用在网上与同学、陌生人聊天,还背着家长偷偷用手机聊天,对父母的说教也不再理会,甚至有时候还和父母吵架。在思想上,对学习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认为每天刻苦学习是个很枯燥的事情,总认为自己有功底,随便学学也比大部分同学强;行动上表现为:每天草草地应付完作业,不再预习、复习功课,而且在班里也不再认同有板有眼认真做事的同学。由于受到贪玩学生的影响以及和社会上不良风气过多的接触,小宇学习成绩退步十分明显。
小宇同学的变化我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以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我分别对小宇和她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和小宇的交流,我了解到:在她看来,学习和交朋友相比,交朋友更重要,与以前交的朋友相比较,现在的结交的朋友知道的更多,聊起来更有趣,话题也更多。至于学习,她认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自己想学,努努力,对于下滑严重的科目找个课外老师辅导一下,成绩很容易就上来了,平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积累和复习,省下的时间可以和同学聊聊天、上上网。通过和小宇妈妈的交流,我了解到:孩子父母工作很忙,平时中午孩子都是自己解决午餐,孩子父母虽然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很着急,但是,鉴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十名,大多数事情都依着孩子的性子,放任孩子完成作业后,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清楚孩子交友、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情况。
其实,小宇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通过和她交流,我发现她对班级里部分任课老师的教学有一些看法,对学校的生活也有很多抱怨,对自身学习缺乏韧性认识不足,对同学存在一些偏执的看法,她的很多想法都带有批判性,而且比较固执,很难通过说教去改变或是说服她。她的性格的形成,家长的因素占多大比例呢?难道是家长过于民主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她今天的性格吗?
在我看来,就像没有两颗树叶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性格也都是独特的,无所谓对与错之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疏忽了对她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家教,而不是反思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出在哪儿。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家长疏忽了与孩子的沟通,或者说疏忽了对她的巧妙引导。交爱玩的朋友,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些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通过结交这些朋友自己又改变了多少,往哪个方向改变了?脱离家长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有自控力和判断力,做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拒绝做一些与自己的中学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做一个拥有多种类型的朋友而又不失自我的人。
在对小宇的各方面情况了解透彻之后,我又一次与小宇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细致地分析了小宇性格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过程,并与他们共同剖析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了父母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导师。他们俩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教育思想,首先,学会陪伴孩子成长,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学会与孩子交流;其次,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不是单存地指责孩子,而是陪孩子共同分析原因;第三,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了小宇父母的思想统一,改变小宇同样也需要我在学校里做一些工作。鉴于小宇是个比较固执,而且不大愿意和老师沟通的孩子,我想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和小宇沟通的方法:我先从她的好朋友那里了解到小宇曾经是个哈利波特迷,于是,我以想了解班级某个学生的情况为幌子,邀请她到我的办公室,她进办公室时,我假装正在阅读哈利波特,并且满脸的困惑,这勾起了她的好奇心,我对她说:“这书我有些读不懂,不知道为什么我儿子非常喜欢看,甚至影响到了上课”,她于是非常得意地帮我提了很多的建议,当我表示惊讶时,她则表示她也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我又很随意地聊起了孩子在择友方面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她用了一个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让我很惊讶,这本是我要找她谈的主题,她竟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于是,我顺其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了她最近的出现的问题,并顺势进行了引导。
这次谈话之后,小宇在学校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妈妈也经常给我发短信汇报小宇在家里的变化。后来的几次考试,小宇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期末考试时,她的成绩又回归到了年级前几名的水平。
通过小宇同学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朋友都在影响着他,但影响程度确是不同的,如果按影响的权重系数来排个序的话,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我想首先是朋友,其次是父母,最后是老师。朋友间的一些想法、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往往会左右中学生的一些行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是变化最快的,而此时他们也恰恰处在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一些想法、行为、习惯正确与否是缺乏认识的,所以,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现的偏执、固执、难以理解、更难以改变。这个时期,作为家长、老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发现到孩子身上一些不良行为的原因,并及时引导孩子走到正规的道路上来。这个时期解决孩子存在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共同教育和引导。
总之,中学生成长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两者密切配合,加强沟通,才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