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个性强的学生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一届都会遇到几个性格比较偏激、问题比较多、很有性格的孩子,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做事情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自己做错事的时候不愿意承认、很爱面子,要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关键是如何转换教育角度,寻根探底,切中要害。例如:学生犯错误,班主任进行处理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老师看来,学生犯的错误是明摆着的,教育是理所当然,辩解是一点也说不通的;而在学生看来,犯错不是故意的,教育是多余的,你批评我是故意跟我过不去的,教师与学生的“冲突”在于两者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此时,班主任不妨转换一下教育角度,来个寻根探底。
在他们出现问题时要坚持“ 冷静——解读——解决”的基本步骤。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甚至是极端严重的问题行为,我首先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冷静可以调整好心态,可以想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如果冲动,往往会不顾学生尊严,损伤学生人格,使问题僵持和严重,使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中。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是好教师。冷静是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前提。冷静之后,就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解读,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次活动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李某位旁有一团纸屑,正好她坐在位子上,我便主观认定是她丢的,于是虎着脸对她说:“把纸捡起来。”李某嘟着嘴,一动不动。我一看来气了,严厉大声地说:“错了就主动改错。怎么能采取这种态度呢?明天罚你扫地,看你还乱不乱扔纸屑!”她一下子哭了,捡起纸屑,气冲冲地走出教室。通过了解,得知纸团是一位男生丢的,我深深地陷入了自责。有时候,由于教师或家长的武断,不懂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事不当,使矛盾激化。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决不能主观臆断,制造“冤案”,使学生自尊受到无辜的伤害,从而造成学生产生倔强心理。还有一类的个性“倔强”的学生,关键是班主任如何用巧妙的教育艺术,就事陈理,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这类学生往往源于学习基础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往往高傲,自命不凡、不屑一顾。曾经在毕业的某个班,他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但是,他常常在课上做自己认为高难度的题目,不听任课老师的授课,日积月累下来,形成了顽疾。曾经有许多老师劝说过他,他自认为老师讲得内容太容易,没什么好听的。我了解了该情况后,并没有马上找他,而是在等待时机。终于在一次全市性的考试中,他出现了失误,成绩一落千丈。我觉得教育的最佳时机到了,我把他找来,让他自己先找找失利的原因。由于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该学生心服口服,以后的日子上课一直专心致志,最后以优秀的成绩升入理想的高校。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你的确是为了他好,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一定不要让学生感到你的严格要求是针对某个人的,是为了整治某个人的。严格不是无情和苛刻,不是专制和惩罚,而是爱心的体现。严格与爱心是高度统一的,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坚持严格的原则,要切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度。要让学生在接受严格处理的过程和结果中,真切感受到严格的权威性,真切感受到严格承载的爱心,记得以前我在这个度上把握的就不是很好,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我因为他们化学方程式写的不好,要求他们把错误的方程式每个写100遍,当时真的没想这么多,只是想让他们好好地记住,可是我却忽略了这个度,以至于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形成了很不愉快的师生之间的对立,使学生和老师都深受伤害,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每次想起来仍然会觉得很遗憾,有一次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的女儿在学校也被罚了,看着那么小的孩子写到了10 点多她说她也很心疼,还说我们真的不能这么罚学生,是啊,如果我们真的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那么我们就想出更多的、更好地教育方法了,所以我劝告各位班主任,我们很苦、也很累,我们每个人都很要强,可是一定不要因为我们急于求成的心理好心办了坏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为了学校、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工作也一定在处罚学生的时候多想几点,一定要把握好度。
要善于分析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孩子,才能做到把话说到他的心里,才能在他出现问题时知道怎么谈话、说那些话才能打动他,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教育他的目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在教育问题生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了班级的尖子生和中等生,不要认为多在问题生身上下功夫,他们进步了,班级就会被他们带动起来了,班级的风气就会好起来了,我们仍然要发挥班级尖子生的带头作用,多表扬班级好的方面,多树立榜样,使班级全体同学的目标都能够有一定的高度,要用好的方面来影响、来改变不好的方面,让阳光撒在班级的每个角落。
要做好当今班主任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人心目中的“百科全书”,从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总之,对待个性强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根源,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许多个性强的学生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并且发挥出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