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孩子不一定这样认为;每一个老师都是希望孩子优秀的,但孩子也许根本感受不到。问题何在,反思我们的方法吧!我们通常以爱的名义唠叨甚至苛求他们,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的情感亟需修复了,而班会就是一个修复情感,增强情感的高效途径,这个时候,我们说得少了,我们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串响亮的掌声,顿时可以融化以往相处的坚冰,孩子们会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爱。一旦情感增强了,班级管理也就顺手多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嘛!
记得一次早读,班里的语文听写成绩很不理想,我十分生气,告诉大家下午到校后重新听写。下午,再一次的听写收上来后,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我愤愤地想,第三节是自习,一定好好教训一下那些不合格的人。
自习课开始了,我先打开了班级的qq群,想在群里强调一下复习的重要性。忽然,王心悦妈妈的一段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描述性表扬的要点是去描述性地说出你看到的、作为事实的、当事人的,你觉得值得表扬的地方,用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表扬方式。描述性表扬忌讳的是那种评价式的表扬,比如: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太棒了!你真了不起!这样只是说你怎样,而不谈感受。让孩子感受很泛,不知所谓。描述性表扬是针对人做的事情或者发生的过程,比如说:你今天啊,你能把家里的地拖了,妈妈真开心,妈妈谢谢你!这叫做描述性表扬。
建议式批评的要点是以提建议的方式促使孩子改变。在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的是:所表达的意思是善意的、尊重对方的;并且是针对具体的事情。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如果你可以考虑试一试……,可能会让你……;你愿意试一试……吗?;如果……就更好了,你觉得呢?”
建议式批评只说能改的方面,对于无能为力的方面是忌讳去谈论的,建议式批评在用的时候,尽量说的更具体一些,可以考虑加上背景,和描述性表扬,忌讳指向人格层面和不能改变的现实方面。
描述性表扬和建议式批评是与孩子沟通的更高效的一种方式,需要我们逐步了解和掌握。”
我的心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我赶紧翻出听写本,对比了孩子们早晨和下午的听写成绩,我忽然发现,即使是听写最不理想的孩子,中午也比早晨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起初为什么没有看到呢?是不是我过多地放大了孩子们的不足,却忽视了他们的点滴进步呢?要知道,他们上午要上四节课,中午还要吃饭和午休,时间哪里来?我觉得我必须马上和孩子们交流我的想法,表达我的歉疚,于是这节自习课临时被我改成了班会课。
我点评了孩子们早晨和中午的变化,并对他们提出了描述性表扬和建议式批评,如:李思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的听写成绩比上午进步了40分,真让老师感到惊喜,你真棒!如果你能够坚持每天晚上都复习白天所学的内容,你的基础知识一定会更扎实,你觉得呢?这节班会课,孩子们听得都很专注。
这时我忽然想起,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这个年龄的孩子,和他们直接没法交流,他们不能体会父母的苦心,一说就炸。看来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正好之前我们班组织了一次“陪孩子一同成长”家长沙龙活动,参加的家长每人都写了一份感言给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们共同分享呢?我赶紧找了出来,下面是几位家长的感言摘录:
郭达人妈妈——回到心灵的原点
……这次活动中嘉宾老师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每个家长的坦诚相诉,让我也不由自主地勇于剖析自我,这么久以来自己原来爱的不是孩子,而是爱孩子的学习,平时只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从没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我和孩子之间只有要求与服从,慢慢地我和孩子渐行渐远。那一上午,让我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自己做得太差太差,对孩子太吝啬太吝啬,会后我对自己说:改变,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爱是需要学习的,而爱的学习不在于“学”而在于“习”,爱的能力不是学出来的,而是“修行” 出来的。周一的晚上就经历一次考验,当孩子拿着历史“82”分的试卷时,不再是埋怨为啥考了这么低的分而是心平气和地他谈心;当饭间他把稀饭洒了一身时;不再厉声斥责干啥都不利索,而是赶紧抽出纸巾,边擦边说下次注意呀。当读到孩子写“生存挑战”感想中,字里行间都是赞美同学,赞美胖丁的能干,薛肥的热心,欣凝的暖心,钰泉的好心,读了一遍又遍,我不再吝啬自己的情感而是给了娃一个大大的熊抱。原来自己的改变让我找到了,优秀的孩子就在自己身边,而不是别人家的那个。读懂了爱,读懂了孩子,让内心回到了原点,自然而然我们和孩子之间越靠越近,彼此之间才是永恒的温暖。
父母不易,孩子不易,让我们且行且坚持吧!
刘汉君妈妈
1、在生活中我有时不尊重孩子,不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很难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孩子没有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所以我这样的行为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向相反的方向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爱。
2、我有时与孩子的沟通老是做不到专心致志地倾听,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点做的很不好。以后的日子里,尽量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慢慢的去改变自己。
3、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可是我却特别吝啬,很少去夸赞孩子及孩子的爸爸,也许我小时候我的妈妈对我特别严厉,很少去夸奖我,但是我知道我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得到别人的夸赞,然后我的干劲就特别大。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学习,陪孩子一同成长。
张心远爸爸
第一点,孩子进入青春期,一方面你说他不听,你不要太过于焦急。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是边反抗边听着同时也许会暗暗地在做着。
第二点,孩子的学习习惯,更多的纠正在于你的观察、发现以及正确的引导。首先对孩子一定要持有“肯定”的态度,即使是孩子有了错误,也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帮助他认识到问题,而不是生硬地指责或否定。譬如写字(老师举的例子),你的字这么好是怎么写的啊,我感觉你今天变化太大啦等等,积极跟对方交流。
第三点,孩子以表扬为主,但一定要切中要点,表扬要具体,让对方感受到确实是真心地赞扬而不是浮夸,很真诚。
第四点,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记住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周围的世界。尤其是好多做家长的,一看到孩子错了题或不入自己的法眼,立马火冒三丈高,非常情绪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态度或表现。尤其是容易熏染到孩子,因为所有学习中的孩子模仿力都很强。
多鼓励孩子。也许有一天,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从家长们的眼神里、表情里,读懂了两个字“至爱”!
薛兆恒妈妈
活动结束后,我把这几条贴在了家里的显著位置:(每天和孩子一起看看)
1、千万保持冷静,我做的一切,孩子都在模仿。
2、把眼光放长远,不要纠结于眼前的小小得失。
3、对爱人、父母、孩子微笑再微笑。不随便发火,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爱发火。
4、对孩子,立规矩在前,然后提醒就好。不要等孩子犯了错误,再一味的批评、埋怨。
5、爱自己,爱孩子,爱生活。
看了家长们的肺腑之言,每个孩子的眼里都含着泪花。此时,我不需要再多说一句话,因为我知道,在孩子们13岁的心田里,一定盛满了理解与感动。
后来,我把这次班会定名为《走近你,温暖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能够走近孩子的心灵,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