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初中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 【字体:

《诗经·小雅·鹤鸣》上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意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后来引申为别的资源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们手中掌握的德育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课本,教材中所选录的文章不仅仅具有审美性,而且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本意引申到班级管理当中,这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例如《虽有嘉肴》是讲教和学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那么除了这一点以外对于中学生成长来说还有没有其他的借鉴意义呢?答案是肯定的。“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上的不足,进而激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学生我们首要的和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诸如无节制的上网、玩游戏、玩手机、不正常的男女生交往等影响学业的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是不必要的,我们要坚决杜绝;从这一点上引申,我们就可以开一节主题班会,查找自身有没有影响“学然后知不足”的因素,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克服等等;这样主题班会的素材就有了,而且是学过的知识,学生熟悉,不会感到陌生、空洞、无话可说,又能够贴近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单纯的说教生动有趣的多;还能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或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做感觉有点牵强附会,无中生有;还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这是上语文课呢,还是班会课,有点“四不像”。我个人觉得德育工作非常细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时时处处事事,皆可为德育,我们有必要结合本学科内容以及班主任工作创新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我们班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当然,我是语文老师,语文这一学科和德育结合可能会相较数理化生更容易一些,我们不能说讲平方差公式讲着讲着就扯到德育上去了,做着做着化学实验就扯到班级管理上去了,那当然是不行的;我们说“教材资源与主题班会的有机融合”而不是要大家无中生有的生拉硬套,而是找准契合点,把任教学科和班主任工作能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我个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尝试,很不成熟。

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看教学参考书的时候看到有这样一句话“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这篇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来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当时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在意,就过去了;后来,在教完这一课的时候,因为我在2013年刚入职的时候讲过这一课的汇报课,所以讲起来比较顺手,而且我在中间穿插了创意朗读的环节,学生的兴致特别高,表演的很到位、很充分,快下课的时候,我感觉学生的状态还有意犹未尽的样子,还想再多学一些东西,我就想起了教学参考书上的这句话,我就问一班的学生们,我说:“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改编成课本剧,你们愿意演一演吗?”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都异口同声的说愿意,声音很洪亮,很整齐。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就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把这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分好角色,选选演员,到时候让咱们班的小明星们演一演,看看哪些同学具有当明星的潜质。”我这样一说,学生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都想表现一下自己,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报名,有的学生害怕老师看不见他,站起来把手举得很高,还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还喊着:“老师,我,我,我,老师”。我一看场面有些混乱,正好也下课了,我就说:“大家先安静一下,都坐下,手都放下,这样吧,演员一时半会儿也定不出来,咱们先把剧本写出来然后再说演员的事,哪位同学愿意当一回编剧,体验一下当大编剧的滋味?举手。”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了,有几个举手的,我一看王玥琦也举手了,我就开始点将了,我说:“王玥琦你负责把剧本写出来,还有想参与进来写剧本的同学下课后找王玥琦报名,给你们三天时间准备,周五周六周天,下周一我要看到剧本,做成word文档的形式,给我打印版,下课。”下课后学生们像疯了一样都去找王玥琦报名,我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

下周一早晨一返校,王玥琦就把打印好的剧本交给我了,我粗略的看了一眼,一共三页A4纸,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分了两幕,我说:“不错嘛,干活挺麻利呀!还分好幕了,挺专业呀!”小姑娘听了,不好意思的冲我笑了笑。我又说:“你先回去吧,抽空我再仔细看看。”王玥琦就回去检查作业去了。一二节课我正好没课,处理完手头上的事儿,上完早读我就拿着剧本回办公室了。坐下来我就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一边看一边修改,多余的话删掉,不符合人物身份的对白改改,错别字圈出来等等。课间的时候我拿着修改后的稿子回到班里,把王玥琦叫出来单独跟她说:“剧本我看完了,总体来说写得不错,花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大功夫,角色分配的也不错,有些地方修改了一下,你再看看,基本上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找演员来演,先在班里公开报名,然后你再选,演员一定要选好,一定要精挑细选,要求就一个字‘像’,就是说哪个同学演哪个角色一定要让观众觉得他演的这个角色“像”,这样咱们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另外,整个演出的时间不要太长,一演演半小时,演员累,台词也记不住,观众也容易视觉疲劳,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还有就是剧本还得改,在排练的过程中再修改,一边排练一边修改,不要怕麻烦,精益求精,台词要反复锤炼,真正上场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脱稿。行,你先去选演员吧。”王玥琦听得很认真,说完拿着稿子就回教室了。

演员的海选相对比较容易,但要真正选对人那就不容易了,特别是主演。报名的学生比较多,最后根据剧情的需要敲定了13个。《皇帝的新装》皇帝这个角色很重要,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神态要演出来;另外就是骗子,那种狡猾贪婪、欺骗世人的手段要演到位;还有就是大臣,老大臣的做贼心虚、溜须拍马的本领要演到家。皇帝一开始安排的是唐浩强,这个孩子平时就挺爱表现的,一般上课小组创意朗读的时候总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引得大家捧腹大笑,在试角色的时候,反复试了几个同学效果都不如他,最后就定住唐浩强演皇帝。骗子甲是张子安,这是个“神来之笔”,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开始我没想到张子安把骗子演得这么好,一报名他就要演骗子,结果第一次“试镜”完了以后,王玥琦、王紫茗等好几个同学跑过来围着我兴奋地说:“老师,张子安演骗子演的太像了,就跟真骗子一样。”我一听很高兴,看了看他表演的,果然很传神,最后当仁不让的定住了他来演骗子甲。骗子是两个人,还有一个骗子乙,刚开始徐文飞报名演,第一次排练他也去了,但第二次排练的时候没找着他,就另外找王昱淞替他,演的也不错,后来王玥琦就说了句不用徐文飞了,徐文飞听说了,不愿意了,哭的稀里哗啦的,那叫一个伤心啊,趴在桌子上不起来了;学生去找我说徐文飞因为不让他演骗子就哭了,我一听赶忙去看他,安抚了好长时间才好了;了解情况后,我就说:“这样吧,你俩再试试角色,谁演的更像骗子谁就演骗子。”找了一段台词,两人试了两遍,最后敲定还是徐文飞来演骗子更合适,就定住了他。还有一个老大臣是陈晟骞演的,也是入木三分,语气、形态都特别像,值得一提的是他手里拿的那个拐杖道具,这根拐杖是我们班同学从家里带来一个长柄的收垃圾的塑料收子,那个长柄可以拧下来,他就把那个长柄卸下来当拐杖用,拿在手里果真像个小老头,他表演的喜剧效果也非常不错。还有就是皇后,这个角色一开始没有,在排练的过程中几个编剧加上的,这是非常出彩的一笔,《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前一段时间宫斗戏很流行像《甄嬛传》《芈月传》等等,加上皇后这个角色以后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了,演员是陶铭喆,把皇后的泼辣、刁蛮、任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演的非常成功。还有很多的小插曲、小故事说不完。

接下来要说的是举办这次活动的教育意义,办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像这样大型的自己组织的班级活动初中四年都可谓少之又少,当然更是重中之重,就像甄校长在大会上说的那样:“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对于我们班的这次活动来说,更是这样,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性是我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我就想《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既然是围绕一个“骗”字通过“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展开故事情节,那么这个“骗”字就应当是整篇课文的核心,再往深处思考:学生中间有没有突出的“骗”的现象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说谎的现象。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成熟的转折阶段,上承小学,下启高中乃至今后更为长远的人生道路,这一阶段不像小学那样迷信老师的权威,也不像高中那样心智趋于成熟,性情趋于稳定;在初中阶段学生一方面畏惧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威严,另一方面学生个体意识开始觉醒,但还不成熟;从行为上来说学生一方面遵守学校纪律,另一方面却在试探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底线,一旦他摸清了班主任的性情,那他就会不敢说为所欲为吧但也会是有恃无恐,一旦这样的话就很危险了;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说谎现象开始产生,为在老师、同学面前维护自己的面子、自尊心和形象犯了错误、违反了纪律而不说实话,挑战班主任的底线。我们班最为突出的就是陈晟骞,从一入学我就发现他有这个不好的习惯,班干部、老师或同学发现或举报他犯错误了,我找他谈话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一脸茫然并且镇定自若的说:“老师,没有啊,不是我。”等我找出证人,拿出证据让他心服口服的时候他才会认错。这让我很头疼,所以我也学聪明了,他犯了错误,同学举报他的时候我不先找他,我知道找他也没用“煮熟的鸭子——嘴硬”死不承认,所以我就先找他周围的同学核实情况,落实了以后再找他,找他的时候也不跟他废话上来就先问他“你知道错了不?”一般都是短暂的蒙圈表情后低下头承认错误,那么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多了,只要认错了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不会是一个个例,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达到教育学生不要说谎话,要说实话这样一个教育目的,所以我就借此机会把这次课本剧表演搞成了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就叫做《说真话,办实事,做阳光中学生》。班会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观看《皇帝的新装课本剧》演出;第二部分为中学生说谎现象即产生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为怎么办,如何做。为了扩大规模和影响力,也为了进一步给学生们做出班主任很重视的这样一种高姿态,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刘培光主任、刘增强老师、念艳芳老师、张红娟老师、李楠老师、单莉莉老师、姜素娟老师等几位领导、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有的老师邀请了,遗憾的是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到场);另外还邀请了部分家委会成员及家长代表(陶铭喆妈妈、贾沐馨妈妈、李想妈妈)现场观看并录像留念。这样一来,孩子们自发性、主动性、积极性和纪律性就一下子提升上来了,虽然时间比较仓促,有些环节设计的还不够合理,但是最后的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后,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每一项活动的计划、筹备、实施和总结整个的过程都非常的不容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契合点很难寻找,但是我坚信“竹密不妨流水过,天高岂碍白云飞;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当然,我担任班主任的时间还比较短暂,经验还很不丰富,以上只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粗浅的尝试,还很不成熟,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正所谓“勤能补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在领导的栽培和关怀下,在师父等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带领下,我会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