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孝,永驻心间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5-03 浏览次数: 【字体:

高2015级10班 魏嘉琪

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是温度对于种子,就像是阳光雨露对于万物的生长,父母对于我们,不也是如此的相依相存?作为一名优秀的华夏儿女,孝,应永驻心间。

“百善孝为先。”从字面上看,“孝”由“老”字的上半部分和“子”构成,父母在上,子女在下,“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赡养父母,尽善尽孝,本就是子女的使命。我们都会由子女过渡为父母,这个过程或许看起来遥遥无期,然而如时间脚步匆匆,从不驻足,我们为人父母的那一刻,其实很快就会来到。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用追。”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小天使,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都满载着两个人的所有希冀。歌曲《父亲》中这样唱道:“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倾尽一切把最好的给我。”其实无论父母,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取孩子的茁壮成长。世间的人儿们来去匆匆,或许只有父母可以这般无私,用自己那颗真诚而炽热的心,为自己心中的天使筑起过去通向未来的通衢大道。

王祥卧冰求鲤,这是用温暖对孝顺的诠释;杨香扼虎救父,这是用生命对孝顺的守护;仲由百里负米,孔子赞扬道:“生时尽力,死后思念”,这是不遗余力对孝顺的践行;丁兰刻木事亲,这是从不懈怠对孝顺的尊敬;朱寿昌弃官寻母,这是淡泊名利对孝顺的执着。古往今来,不胜枚数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奉行着“孝顺”二字的准则,“孝顺”二字,始终永驻他们心间。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生母辞世,他回家守孝六个月。母亲去世时,黄侃思母不已,吐血不止,一幅《梦渴母坟图》成为片刻不离的贴身宝物。佛学大师李叔同对母亲至顺至孝,母亲离世时,他外出为母亲预置寿木,没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他终生引以为憾,后为纪念母亲,改名李哀,屏谢余物,并称“幸福时期已过”。及时行孝是一件美好的事,若等到双亲已逝之时,那份有心无力的孝心便再也没有机会向父母展现了。

父母之爱或许是世间唯一无需回报的珍宝了。父母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优厚的物质生活,他们所需的不过是一声来自儿女的关切的问候,一杯温暖的香茗,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对父母的孝。岁月催人老,“孝敬父母”几个字,应永驻心间,而不是常挂在嘴边。“父母在,不远游。”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放弃了咖啡面包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回家陪父母,做街边生意的报道层出不穷,这是否是公众行孝意识的觉醒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及时,莫说岁月悠长,长途漫漫,简单而微笑的关怀与温暖,便是对“孝顺”二字最美的诠释。让孝永驻心间,才是一个优秀之人最美的品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