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
高2015级10班 李欣格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 孟子
我有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他有一次在讲台上读《项脊轩志》,讲着讲着忍不住抽泣,声音中带着颤抖,40多岁的大男人就这样在学生面前落了泪,当时我还讲台在底下偷偷和同桌说:“你看,我们老师哭啥呀。”
后来,我学得王裒闻雷泣墓,其母在世时怕雷,被司马昭杀害后,埋葬于山林,每至风雷雨震天气,听到雷声,他便跑于母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裒儿在这儿,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我想这便是孝吧,孝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如蜡烛,成灰泪始干;孝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孝,如丝,如线,如锦,如棉。针针子线,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切切子心,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孝是一首暖曲,是捶不完的背,喝不尽的茶,是从古唱到今,血浓于水的金钩彩线,针针穿织的中国结。
古小儿有黄香,扇枕温衾,酷夏为父凉扇枕席;寒冬为父用身体温暖被褥。古老莱子,七十尚不言老,常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玩耍如孩童,为搏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皆大笑。
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孝心是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经,地之义也。2015年,最孝女儿朱晓晖,与患弥漫性脑梗塞的父亲十三年相守,于命运百般挤兑中,咬紧牙关。寒风带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车库便是冬天最温暖的宫殿。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2014年12月17日是沈阳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就在零下24摄氏度的寒冬里,发生了最令人心痛的一幕,为了多陪伴突发心脏病离世的老伴一会,63岁的何大爷抱着老伴的遗体坐在人行道上近2个小时,面对路人的劝说,何大爷只是点点头,嘴里嘟囔着:“没事,不要紧,我再陪陪她,一会儿车就来了。”直到两个小时后,老人的儿子才开车赶来。年轻人奔波于工作,却没有时间坐下来,陪老人们聊一次天,吃一顿饭,物质的给予究竟能不能弥补缺席的陪伴和精神关怀呢?
歌德说过:“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孝,并没有那么难,也许是一双袜子,或是一双摆放整齐的拖鞋,或是一个吻,或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桌为父母烧的菜,或是下雨时及时来到的那把伞,甚至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温馨的祝福。
远去的飞鸟,永恒牵挂的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匆匆夜归亦或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还是家。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崖下。南风吹花心,摇摇为谁吐?美哉,孝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