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平等,沟通,期待,尊重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9 浏览次数: 【字体:

王迪迪

在推行导师制以来,我有幸成为学生的导师,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帮助受导学生疏导心理,纠正行为偏差,解决其成长的烦恼,帮助他们拥有信心和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爱可以是宽容、鼓励、帮助、谅解…

一、平等沟通。我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和她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她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亲自家访,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因为平等,所以信任。例如:帮助我们班一名学生改善同学关系,化指责他人为承担责任。一次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且也想改变自己,想当班干部。于是,我鼓励她竞选班委一职。同学们感到惊讶、欣喜,我们都愿意给他这次蜕变的机会。因为有了责任,所以她能够更好的要求自己。不知不觉,她的自信有了,她慢慢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同学们也很相信她。

二、积极期待,激发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尤其像我负责的这样的第二个学生,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

月考之后,我帮助她进行自我目标规划。每次考试过后,我们都会让学生与自己的目标作对比,然后将进步同学的照片与目标贴出来,既是激励,又是榜样。她对自己的点滴进步更是在意。若是再赢了自己的对手,她会高兴好几天。

三、尊重选择。“在成功与家庭背景、种族、民族血统、财务状况甚至是教育成果之间,绝对不存在任何研究意义上的相互关联。只有一个因素与成功相关,那就是态度。”尊重学生的选择,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要注意交流方式。

一、“导师制”让老师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不仅让帮扶学生受益,也有助于“导师”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德育导师要以德为先、以导为主。在帮助方法上,要注意疏导、引导,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期待,让孩子的梦想从此绽放。

我们的桃李芬芳,应该就是这样吧!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