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用爱陪伴,精心育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3 浏览次数: 【字体:

李翔

2016年8月,从一个学生转变为老师,这让我有一种瞬间长大的感觉,面对班里四十九张花一般的稚嫩脸庞,心中既有期待、兴奋、欣喜,同时也不乏迷茫与不安。与孩子相处是彼此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这一点一滴的心得如同一砖一石,将我的教书育人之路铺向远方。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让一个已有基本的人生判断能力的学生去接受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并不是因为我拥有老师的身份,学生就有义务听从于我,最重要的则是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他们好,这样他们才会从内心真正的认可你。老师对学生的爱本就是无私的,无论是叮嘱他们按时吃饭注意添衣,还是提醒他们注意写字姿势晚上按时休息,都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的为他们好。将信任的种子播在他们心中,只有用真诚的爱,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呵护它慢慢长大。

当然,爱不是一味顺从,在关爱他们的同时,最重要的则是要教育。十几岁的孩子如同刚刚成长的小树苗,未经修剪总有杂枝生出,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修剪。由于平时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关系也较为亲密,大部分孩子知道对他们批评是为他们好,会虚心接受,然而依旧有部分学生“不服”。对于这些较为“个性”的学生,“打一棍子给个甜枣”是个相对而言不错的办法,学生都有自尊心,在和他们谈心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情况下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面子”,总是不愿当面承认错误,固执己见,明知不对但还是难以改正。对于这样的孩子,除了批评和劝说之外,还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出现任何问题,我都避免当堂批评某个人,而在私下与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谈心。“鼓励性的批评”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又不失伤害他们那颗小小的心灵。

两千年前孔老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到如今也是个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在教学方面,接触到了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刀切是不可取的,根据他们个人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还是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班里有个孩子,从小到大语文成绩很差,而且对语文本身就有抵触心里,作业几乎不交。后来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个孩子还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尤其是喜欢看古文,他的最大问题就是喜欢随心所欲,不按我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作业。于是我就根据他的特点,给他单独布置作业,不能停止练笔。平时他问我问题、和我交流读书心得的次数也逐渐多了,每次我都悉心给他解答,并委婉地提出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他。几次月考语文成绩都不错,而且也能合理地利用时间学习其他科目,让孩子整体的成绩稳中求进。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若一味强制地“拧”成所谓“标准”模板,也许并不利于他们的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与学生相处,既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个颇有成就感的过程,愿一路走来,他们都能在我的陪伴下,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性,快乐健康地长大。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