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我心中的曹操和孙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如果不是这次活动要读三国,或许我不会过多的去触碰这一本充满战争的书,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了古代的英雄与谋士如何在谈笑间扭转战局,在摇扇处,借来万千精兵。读了三国我仿佛看到了那金戈铁马、硝烟四起的战场,读了三国我可以听到那战车在不平路上驶过发出的巨大声响和那从战士口中发出的嘶吼。在那一场场的战争中我可以看见三足鼎立的国家站起来了,屹立在那灰暗的天宇下。

或许许多的男孩都曾有过带兵冲杀战场的梦想。在战场上获取胜利的 喜悦和至高的荣誉或是在地图前用自己思维带着万马奔腾,用自己的谋略吞并一个个国家或成功保住祖国领土。也许这对许多女孩来说并没有许多吸引力,但当你真正阅读,真正深入了解这本书时,你也会被那里的智慧所折服。

《三国》这本书,从一开始众多诸侯的战乱,一直到魏的成立,也写出了战乱中的英雄如何成就事业。虽然《三国》中描写了许多关于蜀国国君刘备的事情。但我认为与刘备同时的曹操和孙权也值得关注。

提起曹操,或许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狡猾,计谋很多,但是我认为曹操最后取得胜利,并非是计谋这一点可以的。曹操更适于活在乱世,在乱世中才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才可以成就一名枭雄,一名军事家。曹操一直被认为是奸臣,狡猾,连戏中也用白眼来凸显他的狡猾。但我认为如果曹操最终目的是天下,那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莽夫,而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可以将天下收入心中的人。知道何为最重,何可舍弃。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如果是一个莽夫,即使父辈留下了很好的家业,你也继承不了。保不住更何谈扩大到天下呢?曹操虽没有坚实的后台,但他在朝中时可以把握实际,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他为迈向自己的目标打下的坚实基础。此事,与曹操同一时代的还有吴国君主,孙权。孙权是坐拥江南,是世代统治江南的孙家的优秀的家主。后人评价他“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曾过后人对他的赞叹“亲射虎,看孙郎。”或许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权并不是多么引人注意,但是孙权就如一只不出声响的猛虎,在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江南民殷国富,在孙权哥哥孙策统治下,已有了不少的发展。而在孙权统治下,江南变为一处富饶之地。在孙权的统治下,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孙权从接手吴国,便开始了坐拥江南,以求称霸天下的梦想。

时光的齿轮渐渐转动,终于转到了某一时刻,那一时刻,天下可以改变局势的人只有三人,有实力称霸天下的人也只有三个。但谁都是有野心的,三个国家瓜分天下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的梦想是整个天下。但天下只有一个,可以统领天下的人,那么谁最终会得到天下呢?

提起曹操和孙权,在最后,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都为一方霸主,都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或许区别就是国家版图的大小有些不同。曹操是魏国的真正建立者,是他把原先很小的势力最终变为了雄踞北方无人争锋的霸业。而孙权也是把一个略有枯槁的国家变得昌盛。他们都是适合作为统治者的人,都是有实力有野心的人。

曹操和孙权的目标也相同,那就是天下。天下,这个在统治者眼中极具有诱惑性的字眼,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们,这是他们最向往的天下。坐拥天下时,军队会有,金银会有;美人美酒更会源源不断而来。坐拥天下,你就会变成天子,上天的儿子,可以有最大的权利。嗬,这么大的一个蛋糕放在面前,谁不想要?但是在看到蛋糕时,也要看到和你一样充满渴望的眼睛。如果只顾向着蛋糕那扑,或许会被很快消灭,像袁绍与袁术,他们在战乱一开始是最强的势力,但最后三足鼎立的时候没有他们。那是他们已经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曹操和孙权手下同时都有许多谋士与得力战将。曹操手下有贾诩,司马懿,曹洪,陈群,荀攸。孙权手下陆逊,鲁肃,周瑜,黄盖。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统治者出谋划策,东征西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果没有群臣的扶助,或许就没有以后那么大的伟业,就没有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

但天下只有一个,在那个三足鼎立的时刻,错一点,都会给你的敌人暴露你的弱点,错一点,或许就可能大伤元气。那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没有人会同情你,相反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敌人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会乘胜追击,绝不会善罢甘休。或许在统治者眼中,这就是一场激烈的游戏,错一步,满盘皆输。赢者只有一个,很显然,在《三国》这场游戏中,赢者是曹操。成功不是偶然,是由许多事实`.必然堆积起的。同样是有一个国家,为什么赢的是曹操而不是其他的人呢?这一定有他的原因。

历史是公正的,他不会因某个人的幸运而偏向某人,需要的实力,真正可以拿住手的实力。

曹操之所以可以成功,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明确的目标,不消极的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出击,去寻找机会,曹操的出身并不好,使宦官的儿子,并没有孙权那样好的家庭基础。孙权接的哥哥孙策的班,在他接手时,已有很大的实力了。曹操他曾说过:“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曹操的目标是天下,他的每一步都是向着目标靠近。在朝中掌握实权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权力,抓住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胡须这令众多诸侯不齿,;令许多打着“仁政”却并没有真正做到的人不齿,但这一步棋,曹操走的不错,他并没有管天下人如何去想,他管的只是自己的所想,自己的目标。

曹操手下没有诸葛亮,或许那些谋士并不如诸葛亮那般亮眼,但当你有许多谋士的时候,你可以听取多人的意见,取优去劣,或许在听取谋士的各种想法时,你也会更加了解如何去打赢一场战争。曹操可以让手下的人在最适的位置发挥最大作用。或许曹操也是有嫉妒心的,他曾经也做到因妒才杀死杨修的事情,但事情不能仅从一个方面来看,他成就了一番霸业,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曹操从一个没有多少实力的人或最后魏国的建立者,他成功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把握住的机会,占到了巅峰。

或许现在看来,“三国”那段历史已经很遥远了,但只要一翻开《三国演义》,那段历史接着便会鲜活的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和那些英雄一起看着霸业的一点点建立,你可以看皇室后代刘备如何在诸葛亮的辅助下以“仁”治国,看孙权如何坐拥江南,与战国战斗;也可以看北方的曹操东征西讨,成就伟业。《三国》可以让你在鲜活的历史中遨游,在谈笑间,看天下易主,看诸侯争霸。读《三国》将会给你带来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处世之道。

《三国》这本书,从一开始众多诸侯的战乱,一直写魏的成立,也写出来了战乱中的英雄如何成就事业,虽然《三国》中描写了许多关于蜀国国君刘备的事情,但我认为与刘备同时的曹操与孙权也值得关注。

提起曹操,或许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狡诈,计谋很多,但是我认为曹操最后取得胜利,并非是计谋多这一点可以的。我认为曹操更适于活在乱世,在乱世中才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才可以成就一名枭雄,一名军事家。曹操一生被认为是奸臣,狡猾,连戏剧中也用白脸来突显他的狡诈。但我认为如果曹操最终目的是天下,那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莽夫,而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可以将天下收入心中的人。知道何为最重,何可舍弃。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如果是一个莽夫,即使父辈留下了很好的家业,你也继承不了。保不住更何谈扩大到天下呢?曹操虽没有坚定的后台,但他在朝时是可以把握时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她为迈向自己目标打下坚实一个台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