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7-01 浏览次数: 【字体:

传统观念认为严师出高徒,说明了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但在现有教育体制与环境下,只靠一个“严”字,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灵活的运用“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

一、宽容对象的选择

1.初次犯错的学生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对于事物好奇心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 时 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乖学生”也偶尔会做一些让老师或家长“跌眼镜”的事情。这 时作为 老师不要大惊小怪,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这部分学生往往是非观念比较分明,老师如果能选择“宽容”的态度,和学生坐下来谈一谈也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2007级学生在初一暑假时,有多达20几人在班内QQ群内聊天,经调查频繁出现在QQ群中的竟有几个是平时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乖乖女”,了解到这一问题后,我没有马上对她们进行训斥,而是分别谈心,肯定了她们平时的诸多优点并分析了网络聊天的诸多弊端,表示老师相信她们能够够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并安排她们负责半内量化管理的统计。事后这部分学生全部选择了远离“网聊”并对群内同学进行了说服教育,很快班级QQ群聊现象得以解决。

2. 屡教不改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往往经常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自卑并渴望得到认可。对于他们如果老师能够择机给予宽容,往往会收到“知恩图报”的效果。

2003级有一学生小孙自初一一入学学习成绩就跟不上,不完成作业现象几乎天天出现。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数次的给予批评教育,收效甚微。后来我与小孙进行了一次长谈,允许他每天交作业的时间可以比别人晚半天,不会的问题可以第二天到校后问老师再补上,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恩惠”使小孙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学习成绩一步步赶了上来,他还主动的承担了班里的许多义务劳动。由过去对一切事情的莫不关心变成了班里的“热心人”。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有的吃硬不吃软,有的吃软不吃硬,宽容了还要看一看有没有得到收获,起到实效,不根据学生个性,不考虑其他因素,只知宽容对待,只会助长学生的不良风气。

二、宽容时机的选择

选择对学生的“宽容”应把握好时机,这样往往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时机的选择重在打破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

一个周一的早晨,班里10几个孩子有一项数学作业忘记做了,我一怒之下责令他们写检查反省,大多数学生顺从的下午交上了检查,检查内容较令我“满意”。小刘交的最晚,检查内容也大大出乎我意料。大概内容如下:“没做作业,原因有三:1.是预习作业,所以没写;2.以为老师布置作业时,自己听错了,所以没写;3.后来忘记作业这回事了,所以没写。……老师我想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哪里是检查,分明是讨伐檄文,我当时真想叫他来劈头盖脸一顿。可我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小刘本学期已有多次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如果此时批评他,一定正中他下怀,于是我把事情的处理放在了第二天-----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的和他分析了检查中的每一句话,并说了老师对他的期待。很快小刘又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老师我以为您一定不会放过我,没想到您还对我抱有这么大信心,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一定会努力,不再让您失望”。一次出其不意的宽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问题,何乐而不为?

三、宽容内容的选择

宽容不是纵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如果容纳学生反复犯错,对学生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些坏习惯的苗头缺乏洞察性,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学生放任自流,失去进步的动力。

做教师的大多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学生不爱做作业,很多教师在学生解释自己是忘记做作业时,往往只是提醒一下,让他补起来就算了,有的同学是真忘了,但有的学生完全是由于懒惰、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还是蜻蜓点水似的一放而过,往后的日子他准会变本加厉,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业。所以对这样的事情绝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

宽容学生应选择因学识能力达不到而犯的错误或因一时冲动而饭的错误,而不是学生“计划好”的错误。旨在在于通过宽容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宽容方法的选择

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有一定的技巧性,以让学生体会的老师的良苦用心为妙。尤其要做好宽容之后的

后续观察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采用幽默的宽容方式让学生领悟到老师的用意。例如有次周一升旗,在国旗下的讲话时,班里两女生在下面摇头晃脑并窃窃私语,回到班里我故意说:“咱们班有的同学非常爱国,过歌唱完了,还不能自己的继续小声唱,不但唱,还不时配合着肢体动作,但是这样就不小心影响了班级整体形象;我希望这部分同学能换个时间换个场合来歌唱祖国”。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两位同学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课间她们就来找我承认了错误。在2005级学生分别之际,他们送我一本记录册,上面记载了我用举重若轻的宽容方式帮助他们成长的历程,这种在宽容的氛围中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使我的班级工作轻松不少。

2008年教师节时,我收到了一张贺卡,是我的一个已经考上清华的学生寄给我的,上面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您是我见过最体贴、宽容学生的好老师,正是有您宽容的引导,我才能坐在清华的教室里给您写明信片。”可见对教育而言有时适当的宽容也许比严格更具魅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