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心,巧用智慧,做一名幸福、快乐、有成就、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
2010年12月17日,我和王会元及高一的三位班主任在赵新建老师的带领下,到淄博周村实验中学参加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德育工作的艺术”班主任专题培训班。在这要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管理思路、更新了德育观念、改进了方法并得到了成长。两天半的行程紧张而充实,我们依次聆听了丁榕老师、郑日昌教授、汪媛老师、郑立平老师四位老师的讲座。四位老师的演讲幽默风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老师的管理艺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学习中看到和听到的亮点与大家交流,以供参考。
一、 幸福、快乐、成就五部曲
丁榕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中学的班主任天天靠,天天盯,严格管理,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做之后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反而在教师评比中得到了学生这样的回答; 老师,尽管您很累,但是我们不能给你高分,我们很同情你,我们从来没见过您的笑容。看到这样的回答相信很多老师会很气愤,可是仔细想想是我们的倦怠情绪传染给了他们,让他们对我们也产生了倦怠。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为何不去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呢? 丁榕 老师讲到了幸福、快乐五部曲:
1、 择业;自己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接受。
2、 创业;认真上好第一节课,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给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
3、 乐业;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苦中作乐,一生施爱。
4、 敬业 ;要有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名片。
5、 爱业;衡量生命的不是地位,而是做最好的自己,老师最好的荣誉是得到学生的喜欢。
苦中有乐,乐中施爱,爱中得福,用心才能有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就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
二、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
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郑日昌 教授从心理学的人本主义角度阐述了管理和德育教育的艺术,以教师的人文关怀去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他提出:
• 首先要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滥用惩罚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起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 其次,与学生沟通、教育学生时必须真诚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情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尊重 ( 无条件积极关注) 。
• 第三,莫让偏见蒙住眼、莫将优点当缺点,生活中要多表扬学生,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养成。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强化法、循序渐进法、忽视消退法等等,都会为我们的科学管理带来帮助。
• 第四,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阴阳辨证辅导。不好本身中有好——相对论,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全面论,现在不好将来好——发展论。好的老师对学生说哪行,不好的老师对学生说哪不行.
三、成长着的教师才幸福
山东寿光的 郑立平 老师,用人生的八个疑问句警醒我们敬业不等于专业,教育不是一个没有功劳就有苦劳的工作。一个平庸的教师,越敬业,往往对学生的伤害越大。因而我们必须成长,只有成长着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满意,让教师实现自我,获得幸福。
他提出了促进成长的六大工程:
1、 启动高端对话、寻求名师引领。登高望远,高朋开智,益友慧心。
2、 自觉调适心理,强化团队意识。强己的关键,在于“强心”。
3、 培养科研意识,潜心“草根课题”。
4、 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人生洋溢书香。一个优秀教师身上应该洋溢着书卷气、书香气。
5、 积极外出学习,开阔教育视野。一个人的眼界直接决定着他的境界。
6、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人生价值。要给孩子美好的未来,教师首先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四、成就自我,坚持自己的特色。
在 郑立平 老师的主持下,有多位班主任走上前台,分享他们的故事与经历。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有激情澎湃,以军魂治 班的 老师,有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有经历挫折,追求梦想的老师,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却都实现成就了自我,坚持了自己的特色,成就了自己的品牌。
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江苏的一位老师,他自费前来,为了聆听更多专 家 教授的建议,也为讲述他追求幸福的心路历程。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幸福来自感动,幸福就在身边,他更希望将幸福传递下去,让每一个班主任感受工作的幸福。
教育要根植于爱,要用真情浇灌,用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能,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让学生满意、让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