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加强高中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12-20 浏览次数: 【字体:

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可见,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主要是阅读面狭窄,阅读时间少,阅读动机多样,阅读效率不高等,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语文教育老前辈 叶圣陶 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

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培养方法有多种,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也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引发阅读动机,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专心致志,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符合人们的需要,从而使人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认识它,并且当使人们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拓展眼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的关键。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来实现。一般来说,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可按下面程序进行训练。

第一步,初读课文,从题目中初步了解课文要讲的内容。再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中蕴含着个性。教师把提问、解答的权利、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时候,学生的学习会积极主动,兴趣会盎然,个性会张扬。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第二步,精读课文,读中品悟。 叶圣陶 先生说:“一语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要使学生层层深入,领悟文章的意蕴,朗读是有效方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各具特色。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关键情节去揣摩、去品味,读思结合,读中感悟,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使学生所思所想充分发表。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初读也能了解大概。如果再深入地读,就能够透过字里行间,了解内涵,加深理解,感悟当时的情境。针对具体的语言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领悟。

四、夯实学生阅读的基础

1.重视语感培养,奠定阅读基础。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学能力的一种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能领会含义,识别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对语言的反应就比较敏捷,领悟它的含义就比较准确。

培养语感有下面一些做法:①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②在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③重视朗读对促进语感的作用;④在写作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⑤组织各种有利于发展语感的听说活动。

2.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形成习惯养成的载体。语文课进行语言教学,主要是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阅读的意思,读的是别人的书面语言。而写是语言在书面上的实际运用,听的是别人的口头语言,说则是语言在口头上的实际运用。诚然,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要真正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效率,读必须与写、听、说紧密结合,而且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要通过阅读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阅读细节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在平时教学实际中也总是反复向学生说明这一道理。让他们一读书就拿起笔,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丰富性、生动性。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阅读时候不要贪多,不在阅读的数量而要重视阅读的质量,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抽查,督促学生养成这一读书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进行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同时,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学生绝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是在学校形成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整洁优美、好学成风的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悉心求索的情感动力场,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发展和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同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二语文组 胥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