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胜利一中初中部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03-2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指导思想

通过消防应急演练,旨在使全体师生掌握应急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火灾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初中部消防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火灾伤害。同时,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总指挥:刘志春

副指挥:徐惠东 甄熹

员:孙衍明 魏艳香 董书友 任兆清 高玉英 刘培光 陈兆国

2. 教室室内指挥组:魏艳香 董书友 刘焕生 张树明 靳 勇 

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

1哨声发出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2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场地指挥:王长富 

成员:体育教师

职责:撤离后的场地指挥和维持现场纪律。楼前:王长富 厕所西侧篮球场:徐磊 游泳池附近:任巨勇 旱冰场:闫伟

4.疏散引导组:魏艳香 董书友 各楼层安全员

职责:指挥学生疏散撤离。

一楼:王丽华 刘焕生 郝爱平 

二楼:王瑶 董书友 杨晶 

三楼:王玫玲 张树明 杨海宁

四楼、五楼:任兆清 魏艳香 燕长兴 

东裙楼三楼楼梯口:熊应文

东裙楼二楼楼梯口:赵建琳

西裙楼二楼楼梯口:孙力华

综合楼三楼:靳勇 五楼:杨卫广 张丽(英语)  

三、演练安排

1.内容:

紧急疏散演练

2.对象:

全体师生。

3.时间:

2011328上午920

四、演练准备

1.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消防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年级组长、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学习有关消防知识,熟悉应急正确方法,懂得在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班主任安排时间,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并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的紧急疏散练习,熟悉疏散线路,进行自救逃生练习,直到学生操作熟练。练习期间教育学生做到:

1认真对待,不搞过场;

2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3遇事不慌,头脑清醒;

4积极主动,团结协作。

同时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消防应急疏散。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 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五、演练要求

1.教导处安排有关教师在相关楼层、转弯点维持纪律。

2.各班主任要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注意班级前后门要畅通,不堵死后门;发挥班干部,团、中队干部的作用,班内安排好逃生小组,组长要得力;逃生小组与座次安排要便于有秩序疏散,各班有本班逃生疏散思路。

3.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4.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5.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六、演练程序

() 启动程序:

总指挥在学校旗台广播系统。

()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长哨)

2.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出门。

3.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4.撤离后在教学楼前集中排队,各班班长协助教师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并及时上报给班主任。班主任整理并清点本班同学人数,及时上报给现场指挥。

七.演练撤离路线

六年级九班、十班从东西楼梯下楼、从一楼侧门撤到游泳池附近和厕所西篮球场。

九年级一班、二班从东楼梯下楼、从一楼侧门撤到游泳池附近。

九年级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从中楼梯下楼、经中厅撤到楼前。

九年级七班、八班从西楼梯下楼、从一楼侧门撤到厕所西侧篮球场。

八年级一班、二班从三楼连廊出东大厅撤到楼前。

八年级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从中楼梯下楼、经中厅撤到楼前。

八年级七班、八班从西楼梯下楼、经二楼连廊出西大厅撤到楼前。

七年级一班、二班经二楼连廊出东大厅撤到楼前。

七年级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从中楼梯下楼、经中厅撤到楼前。

七年级七班、八班从二楼连廊出西大厅撤到楼前。

六年级一班、二班经侧门撤到游泳池附近。

六年级三班、四班、五班、六班经中厅后门撤到旱冰场。

六年级七班、八班经西侧门撤到厕所西篮球场。

九年级九班经西楼梯出大门撤到楼前。

九年级十班从东楼梯经一楼楼道出大门撤到楼前。

八年级十班从东楼梯经四楼楼道至西楼梯出大门撤到楼前。

八年级九班从东楼梯经一楼楼道出大门撤到楼前。

七年级九班、十班经西楼梯出大门撤到楼前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