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从点滴做起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该有怎样的追求?我想,尽管不同的同学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但一定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追求优秀、渴望成功!但是什么是优秀,又该如何达到优秀和成功的境地?
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往往不是巨石铺就而成,常常是小小卵石和细小的砂砾结合而成,它们虽小,但它们却能承载着历史的巨轮;它们虽然不被大多数人所注意,却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那么,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通往成功的基石究竟是什么?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寻找英雄》系列节目中,讲述一名记者历经曲折,采访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时,有这么一段对话。记者问:“你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去救人,面对生与死的的选择,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英雄平静的回答到:“没什么想法”。我想这朴实话语的背后,却包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
2006 年11 月24 日各大媒体,报道的一件事,同样发人深思。一位名叫陈春伟的河南人,身有残疾,高度不足 1米,在深圳街头靠乞讨为生,靠乞讨为弟弟治病。 11月19日在街上乞讨时,好不容易有人给了他100元钱,他却把这100元钱捐给了另一位因血管崩裂需要求助的人。这一幕被有心的网友拍了下来。在网上发布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当一名记者去采访这一位残疾人时,记者问:“你也很困难,为什么把讨来的钱,又捐了出去”,这位残疾朋友的回答是:“因为我看她更可怜”。一位身处困境的残疾人,身体虽有缺陷,但他的心灵却是完美的,他时刻不忘做人之本。
还有一则报道。主人公是一个武汉的女孩。有一天,这女孩因为与母亲睹气而离家出走,母亲苦苦寻找却不见女儿的身影。女孩在街上游荡,花光了身上的钱,饥饿难耐的女孩只好来到一家小店前,女店主看到女孩饥饿的样子,煮了一碗面给她吃。女孩吃完后,对店主表示了感激之情。店主却对女孩说:我只煮一碗面给你吃,你不需要感激。你应该感激为你煮了十几年饭的母亲。这简单的话语,使女孩幡然醒悟,女孩背起书包踏上了回家之路。
三个故事,一个可以说是面对危机之时的伟大壮举,一个是发生在特殊身份人身上的简单捐款之事,一个是一碗面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平凡之人甚至还是残疾之人,但不论是壮举也好小事也罢,都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或启迪!
我们身边更多面对的是小事,对照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该作何感想?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口号,只要我们常怀一颗关爱之心,只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小则校园环境,大则社会环境都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联合国在教育行动计划中,把“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列入教育发展纲要。足见做人的重要性!我们做人的根基是立德。虽然现在是一个倡导张扬个性的时代,但是做人不能逾越基本道德规范,更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我们的一举一动,应该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符合我们校园的审美文化。
为了建设我们美好文明的校园,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承诺:我们一定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善事做起。我们要与一切不良习惯告别,自觉践行“八荣八耻”,让文明之风吹遍一中校园。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学会礼让,学会关爱,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我们一定要讲诚信,与一切虚假行为告别,让我们彼此间用真心换得真心,用信任换取信任。 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感激养育我们的父母,感激帮助我们成长的老师,感激在困境中帮助我们的同学和朋友。
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用良好言行塑造美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年轻的心灵感受校园的和谐之美,文明之美。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点滴做起,走向优秀,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