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之一 --常怀感恩之心,开创美好人生
早上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常怀感恩之心,开创美好人生》。也许有人会问,美好人生与健康有关、与成功有关、与财富有关;作为学生则与成绩有关,怎麽会与感恩有因果关系呢?
当然有,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失败也有无奈。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怨天尤人,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封闭心门!苦莫大焉!
感恩,狭义地讲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广义地讲则是指感谢生活所给的一切,既包括阳光雨露,也包括惊涛骇浪,在历经劫难之后,依然能不计得失,宽人严己;豁达乐观,悲天悯人。说到底,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比如雨雪天有人借伞给你、放学途中有人捎你一段,交钱忘带时有人借给你,请假时同学给你捎书包,病累时有人搀扶你,凡此种种,你发自内心的感恩了吗?有人解释说,事太小,不值一提,甚至有人安之若素,认为受人之助天经地义,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感统失调的麻木状态,甚至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并非虚言。当然受益者当怀涌泉相报之心;而帮人者不要有功利之心。
更不可走向反面:受人大恩,滴水视之;对方无心的伤害,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涌泉相报。
感恩之心能使我们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会让争端越来越少,世界越来越好。
尼采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看来,感恩真的很重要,因为不感恩就是心理不健康;还缺德!那还了得!
据统计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及心理的巨大变化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性格、脾气难以捉摸,想独立又难以自立,想负责任又难负全责,甚至有时会自相矛盾
----
把该负的责任推开,比如起床,闹钟足矣,非让父母叫不行,三顾茅庐而不起,晚了就要发脾气;反之,负不了的责任又非要负,比如签字,越俎代庖,遗患无穷。
每天与父母的交流,也被视作一项苦差,有些同学无动于衷,有些同学感到厌烦,甚至会和父母顶撞,导致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这是一场两败俱伤、没有胜者的战争。为什末会出现这种“亲者痛”的现象呢
?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难理解,战国策里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是放眼未来的,而孩子们最为求真务实,是活在当下的,鸡同鸭讲,都是无心之过。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绝不能等到养儿时才能感恩父母,那样太迟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人是要等到父母去世才念亲恩的。所以感恩父母越早越好,对他们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个尊重父母、充分交流,明理、懂事得好孩子。
居里
夫人说过
,
“无论谁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老师表扬你能感恩、老师在生活上、学习上帮你能感恩,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行为是显性的、直接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