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

看不见的竞争力

来源:初中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2-02-29 浏览次数: 【字体:
2011年 12月17、18日两天,我和初、高中的三十余位班主任一起,去胜利二中参加了“中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暨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共同聆听了高万祥、郭玉良、刘银花三位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的报告。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三位专家用生动的事例、精深的理论以及澎湃的热情感染着我们,他们的报告,仿若寒冷冬日中一抹别样的风景,带给我们新鲜的感受,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令我们受益良多。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之所以用“看不见的竞争力”来做我这次交流的题目,是因为这三位专家的报告给我的共同感受是:教师做好教学这一本职工作还不能称为一名好老师,一名好的老师,应该还会更全面的关注学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方面的成长。如果说好的学习成绩是老师带给学生的可以看得见的竞争力,那么还有一些东西,也许不那么明显,但无疑将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增添助力,这些,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依次走近这些专家。
一、学者型校长高万祥——散发着书香的谆谆教诲
高万祥,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当代著名教育家。是《中国教育报》评出的首届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之一。 2001年举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修班,在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 曾任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张家港高级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和江苏省中学语文学会副会长。获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称号。多年来,高万祥致力于语文教育改革,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办学注重人文特色,成绩显著,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主要著作有《语文的诗意》、《在日记中成长》、《相约星期一》、《我的教育苦旅》、《高万祥与人文教育》、《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等。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万祥校长是一位爱书、积极倡导读书的实干型优秀校长。他的报告分四个部分,每部分又各分成两个小点。在他报告的后两部分“幸福班主任应该是爱的天使”、“班主任的幸福人生就是有使命感,做好小事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教育家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关注。比如他提出的“学会吃饭,学会做人;学会走路,学会做人;学会穿衣,学会做人;学会说话,学会做人”,就是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关注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各方面优良品质的人。这些优良的品质,不正是为学生的将来提升了竞争力吗?
而在这四个部分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两部分“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班级应该是真正读书的幸福天堂”。高万祥校长真是博览群书,他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热情地向我们推荐《论语》,推荐苏霍姆林斯基、朱永新等的教育著作,推荐心理学著作《幸福的方法》《活在喜悦中》《生命的重建》等,推荐《仁爱一生》《史怀泽传》等传记类著作以及《朗读者》等文学类著作,并无私地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让我不禁佩服先生读书之多、涉猎之广、思考之深。他那饱含深情的劝告,一声声,一句句,让我们感受到他促人阅读的心之迫切、情之深厚。而他所提倡并积极践行的班级阅读,更是让我这名语文老师大呼叫好。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他曾经提出“人人读背二百首古典诗词”、“人人阅读四十本文学文化名著”。他指出,阅读是最好的习惯、终生受用的习惯,只有大量的阅读,才是最好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个性教育。这些观点,无一不带给我新鲜的感受。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曾这样谈到高万祥校长:“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高万祥,我都会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想起使我刻骨铭心的一句名言:‘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突然想到,正是书给了高万祥以灵魂,给了学生以灵魂,给了老师以灵魂,给了学校以灵魂。”培养出能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学生,不正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吗?这不正是让学生获得了看不见的竞争力吗?
二、实干型教师郭玉良——充满着爱心的心理天使
郭玉良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班主任培训专家组成员,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湖南省劳动模范。带着如此多的荣誉称号走上讲台的,是一位瘦小、精干的女教师,衣着朴实,嗓音不高。但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老师,用她的事迹打动了我们。
她是一位在教育战线耕耘了二十三年、担任了二十年班主任、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几年的女教师,她的生活与工作总是让智慧传承,让爱心播撒,让希望闪光。多年来,她研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通过自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郭老师发现:现代家庭大多夫妻关系复杂,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问题家庭不少,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堪忧,青少年身心发育不平衡,心理问题突出,未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她利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倾心帮助孩子们,面向全市自费开通了 “郭老师心理热线”; 开设了心理邮箱、“心灵之约”信箱;成立了心理互助协会;义务举办了心理辅导讲座上百场,并于2009年在岳阳县率先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咨询与教育指导中心”。她在全国许多学校作了《守护心灵,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对教师净化自己心理、呵护学生心灵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这次聆听到的,正是这名为《守护心灵,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报告。
郭老师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多年来积极地、热情地、无偿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报告中,郭老师从什么是教育谈起,一方面谈了当今教育的种种不和谐因素、目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种种问题等现实教育中老师们所面临的现状、困惑,谈到教师的厌教现象、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又结合她自己在对学生、老师等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的真实具体的实例,教给我们怎样呵护学生的心灵、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在与学生的教育沟通中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在报告的最后,郭老师告诉我们: 1、营造气氛,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2、锤炼语言,让学生品味教育幸福;3、注重细节,从细微处发现教育契机;4、学会沟通,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郭老师那真实的案例、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常年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怎样无私地把爱心播撒给一批又一批学生,怎样努力让学生在成长中保持健康的心理,为以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她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不容易,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激情型教授刘银花——蕴含着智慧的教育解读
刘银花教授是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是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特聘教授、全国十佳班主任。她语速颇快、声调高亢,是本次专家团队中最激情澎湃的一位。她报告的题目是《和谐教育——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刘教授感情充沛、妙语如珠,她用一串串激情澎湃而富有智慧的语言,给我们解读了“哲学与教育”、“幸福是什么?”、“教育智慧是什么?”、“爱的理解”等多个命题。刘教授旁征博引,名人名言、名家名篇信手拈来,一句句富含哲理的话语掷地有声。比如她与郭玉良老师一样,同样提及了当今社会教师“职业倦怠症”的问题,详细讲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表现、生理表现,并教给我们如何克服这种倦怠。但她的切入角度不是从心理,而是从“幸福”,她讲到了“教师职业幸福大厦的设计与构建”,提出师德是构建职业幸福大厦的平台(德性)、人际智能是构建职业幸福大厦的材料(知性)、灵魂的丰富是构建幸福大厦的粘合剂(灵性),而德性 +知性+灵性=智慧性,教师拥有了这种智慧性,也就拥有了职业的幸福感,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教师职场真的很需要幸福的阳光。从她的报告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刘教授作为一名教师的投入与激情,更重要的是,她让我从更高的高度来关照幸福,知道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懂得了“智慧性=德性+知性+灵性”,让我明白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要有“静气”。让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刘教授深情地让我们“想想孩子给了我们什么”,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给我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突然发现这样想,会更容易消除职业倦怠感,而增加职业幸福感。刘教授指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教人智慧,使人高尚。这是多么凝练而精辟的概括!在刘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洗礼。而这,是不是也给予了我一些看不见的竞争力呢?
这次学习,虽然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但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专家,聆听教诲,感受当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收获颇丰的周末!学习是美好的,愿我们的成长之路越走越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