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一种美德
谦让是一种美德
本学期以来,根据学生会全员量化管理和行政值班统计发现,在学校重大集会以及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因为不和谐的音符,造成的小矛盾、小摩擦,大大减少,充分说明了一中学子的高素质、高品味,反映出了一中良好的校风。这主要着得益于平时全校师生重视文明素养的提高,懂得宽容、谦让。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三朝元老张廷玉老家亲属因为盖房子抢地皮,与隔壁叶家发生了冲突。张廷玉的老母亲张老夫人便写信要儿子出面干预,张廷玉从京城往老家安徽桐城寄了一封信,信中是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后,主动退让了三尺,叶家一看,人家风度如此之高,也羞愧万分,同样退了三尺。作为桐城一景的六尺巷至今仍在向人们告诫着:宽容、谦让是一种美德。
其实,谦让的事例在我们校园内,也是屡见不鲜:上完体育课后,绝大部分同学们会先让其他同学盛水,而不是只顾自己口渴;在拥挤的教室里,间操上下楼梯大家也做到依次有序相互谦让;食堂就餐时有序排队、优先关照生病同学和女同学。坐班车时同学生都能礼让老师、女同学;宿舍集体午休晚休互不影响、自习课堂不随便出动静等这些行为不仅表现出他们的绅士风度,更说明谦让的观念已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现在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着父母,家人等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自私的性格往往是造成同学之间矛盾的主要因素。我想同学们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对某些琐碎小事的争论过程中,由于自己和同学的想法不相吻合,却都又固执己见,互相不服,结果发生了争吵,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这归根结底是我们心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作祟。可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谦让精神,遇到这种情况十分明智地退让一步,不再纠缠不休,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们便会发现很多误会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各位同学,对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小事,做到宽宏大度礼让三先,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给别人留有余地,才能给自己留有余地。我们要用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不是用自己的智慧的贬低别人;要用别人的成功激励自己,不是用自己的嫉妒攻击别人;要用别人的错误提醒自己,不用别人的错误娱乐自己。只有这样,大家之间才能和谐互助,才能携手共进,才能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校园,更加充满关爱的校园。让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装满谦让、宽容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