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何做到似乎并不容易。
其实养成教育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刚开始我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两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了。其实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我要求,第一,让学生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三周。因为最容易训练的习惯也需要至少连续三周才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行为训练时我抓反复,反复抓。第二,训练时我做到严而又严,没有例外。例如,对学生训练课前读书的习惯,我制定谁不早读超过五次不能当本学期三好生等的规定,并每天课前与班委及值日班长监督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成功的。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我还注意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在教学方面,我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在备课中注意细节,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上课过程更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布置和批改作业注意细节,不能一味地贪多。精批细改,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精讲多练。作业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并制定对策,及时解决。
在育人方面,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央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表明:小男孩看到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给姥姥打洗脚水,自己也摇摇晃晃地给妈妈打来洗脚水。许多问题不用说教。若老师在学生面前灰尘满面,抠鼻孔,掏耳朵,搔头皮,随意乱扔垃圾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如果“不拘小节”,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楷模,那么,他的形象就难以在同学心目中树立起来,学生带着诸多的心里困惑,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不易养成。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还注意学生心理状态的细节。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复杂内心活动的外在反映。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