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达杯”征文之六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2012级12班 卢安然
我们不当历史的过客,我们是历史的缔造者。
——题记
涣涣中华的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博大文明,至今也许都是每一名华夏儿女最引以为傲的殊荣,这是任何国家都望其项背的。而现在,对我们自己文明的自满,却导致了中国不再是历史的宠儿。中华名族需要复兴,这份复兴,更需要我们的全力以赴。
“我们不必被中国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于承认帝制是最好的制度。”这是伏尔泰的一句警告。正是这在中世纪时期被西方人所向往的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才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桎梏。那时的中国,足以称霸世界的帝国接连诞生,从汉帝国至清王朝,一个个强盛王朝为中华大地注入强劲动力;从汉武帝到乾隆皇,一个个优秀君主给中华文明指点着伟大方向。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却又是信仰英雄的民族。于是从此,中国人开始期盼,每一位登基的皇帝都能深谋远虑、勤于政务、体谅百姓。但是,这种期盼却常常以失望告终。在帝国貌似坚固的外底下,是技术的停滞不前、生产力的受阻,还有导致衰微和崩溃的祸根。
也许,中华名族的复兴需要英雄的领航,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航员。就像邵燕祥写过的那样:“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让安步当车的中国不得不为了生存加快脚步。罗伯特·洛佩斯曾这样评价过侵略行为:“总而言之,侵略给盛极之后停滞不前,似乎注定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击。这就像当今世界残酷的轰炸,它摧毁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建筑,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建起更为现代化的城市。”犹如谶语一般,在亡国灭族的威胁下,中国人开始觉醒,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林则徐;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都昭示着中华儿女皆英雄。无论是从湖南山村来的毛润之;还是绍兴水乡的周树人,只要你怀揣一颗振兴中华的心并为之勇敢奋斗,你就能成为一代伟人,书写历史,而不是让历史长河将你无情湮没。
有人说,我只是一介布衣,我成不了英雄,我改变不了国家,复兴中华离我太远。至今龙应台的一句话依旧掷地有声:“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担当。逃避的人如鸿毛一般可有可无地度过一生,担当的人便赋予重托,成为历史的激石。
当代中国,在复兴的大道上从蹒跚到狂奔再到腾飞。在中国奄奄一息时,五四青年救活了中国;在中国革命垂危时,毛泽东拉起了中国;在中国疯狂时,周恩来冷静了中国;在中国快饿死时,袁隆平喂饱了中国;在中国迷失时,邓小平指引了中国……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如今的新中国,不可能也不需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要的是有参与热情、不畏权贵的公民。中国反法西斯纪念碑上有着有着富春山脚下养育出的郁达夫的身影;新中国的国徽上镌刻着杭州西湖畔长大的林徽因的汗水。还有,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勇敢地挑起建设国家的重担,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会因他们而永远飘扬。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东林书院的对联让后人们百口相传。或许就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已经长大。那历史的重托,你是否敢接受?那么,在校园中,就拿起你的书和笔;在生活中,就留意你的点滴;在社会中,就履行你的责任义务。我想,报效祖国是一尘不变的真理,为国效力也是每一个人最高的追求。但是,贵在坚持。“通往真理的路上常常会人满为患,但是命运会让大多数人迷失方向。”这是卢梭的一句话。很多人因为困难于是就相信命运,而也有人却与命运不懈斗争,直到命运向他屈服。正是如此,真正能走到最后的人很少。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坚定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决心,复兴中华,义不容辞。就像卢新宁说过的:“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复兴中华的路会很长,需要代代人接力相传。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历史的过客。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在复兴中华的路上留下自己的汗水和脚印。也许,这代人、下代人都不会知道和记住我们,但是,历史会记住,中国会记住。而当我们垂暮老矣时,可以自豪地给自己的子女说:如今一片星辰琳琅的中国星空,我也是其中深情款款的一颗,我也曾尽我最大努力,装点着灿烂夜空。